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銀首推指靜脈辨識服務

時間:2017-01-23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譚極明表示,通過「指靜脈」認證的客戶,毋需身份證、銀行卡和簽名,即可透過銀行櫃枱辦理各項服務 大公報攝

  中銀香港(02388)加速推進金融科技(Fintech)在銀行業務的實際應用。該行網絡金融中心主管譚極明表示,去年底在中環一家分行試推「指靜脈生物辨識」服務,客戶通過認證之後,毋需身份證、銀行卡和簽名,即可透過銀行櫃枱辦理全線銀行服務,例如提款、轉帳和股票買賣等,冀於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服務。

  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首家試驗推行指靜脈生物辨識服務的分行,是中銀香港設於港島德輔道中的中環永安集團大廈分行。譚極明表示,現時約有200至300人參與試驗,大部分是銀行職員,此外亦有銀行客戶參與。他透露說,試驗人數「仍未額滿」,有興趣客戶可到上述分行查詢。

  香港金融管理局去年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為銀行業界提供相對寬鬆的測試環境,在實際生活層面試驗Fintech產品和服務。中銀香港去年向金管局提交「多個項目申請」,指靜脈項目即為其中之一。

  辨認身份成功率98%以上

  譚極明解釋,使用指靜脈技術辨認客戶身份的成功率「達到98至99%,甚至更高」,而且指靜脈「終身不變」,比指紋技術更優勝。參與人士在使用這項創新服務之前,需要採集樣本;一般是採集左、右手食指的指靜脈(惟其他手指亦可),整個過程只需大約一分鐘。

  中銀香港在中環永安集團大廈分行一共安裝了20多部裝置,即差不多所有櫃枱都能讀取客戶的指靜脈資料。客戶身份一旦獲確認,在毋需提供身份證、銀行卡和簽名的情況下,即可辦理所有櫃枱服務。

  在完成測試之後,中銀香港擬與金管局商量,將指靜脈辨識服務擴展至其他分行。譚極明表示,這只是指靜脈技術應用的首個階段,日後也會研究應用在自動櫃員機(ATM)之上,估計需時半年至一年時間,但也要視乎ATM製造商在硬件方面能否配合;第三階段,則是進一步推廣至商戶層面。

  四大領域應用金融科技

  中銀香港致力將金融科技應用到市民大眾日常使用的銀行業務之中,並鎖定四大發展領域(詳見附表),區塊鏈(Blockchain)是其中一項。

  去年11月,中銀香港推出物業估值區塊鏈技術,冀加快物業估值及貸款審批程序,提升效率。

  譚極明表示,由推出至今,合共完成670筆業務,是本港首家將區塊鏈技術投入實際應用的銀行。他續說,系統的整體運作過程暢順,符合預期。

  使用區塊鏈技術之後,儘管物業估值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譚極明坦言「不是快了很多」,因為以往使用電子渠道的速度也頗快;另一個原因,則是現時參與計劃的機構仍不多。他續說,現時有兩家物業估值公司參與,另有1至2家銀行可能於近期加入。

  為擴大區塊鏈的應用,中銀香港早前表示,將邀請其他估值公司及銀行同業參加,以豐富區塊鏈內的物業估值資料,同時促進銀行界金融科技的發展。

  豁免電子轉帳服務費

  另外,中銀香港宣布由2月20日起,調整部分銀行收費,當中包括豁免個人客戶的電子轉帳服務費用。所謂電子轉帳,是指客戶透過電子渠道以電子轉帳撥款至其他銀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