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中華總商會支持施政報告平衡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

時間:2017-01-18 20:02:37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月18日訊(記者李永青)對於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任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認為,報告內容充實,既提出多項鞏固區域經濟融合、推動產業多元化和促進長遠發展的規劃建議,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同時在房屋、醫療、教育、扶貧安老等涉及優化社會民生發展議題亦有不少着墨,貫徹現屆政府以民為本、以社會為依歸的施政方向。

  中總支持施政報告就推動香港加強與內地及亞太區域經貿合作提出一連串政策措施。蔡冠深表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加強與內地及周邊區域經濟互動,對推動香港長遠發展十分重要。我們樂見特區政府加強在「一帶一路」市場的聯繫推廣工作,並完善對外經貿辦事處網絡,相關措施既能促進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更能鞏固香港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下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我們亦期待香港能盡快成為「亞投行」一分子,有助香港金融和相關專業服務進一步參與「一帶一路」發展。」

  蔡冠深補充,不少本地中小企業礙於不同市場的營商環境、法制以及文化差異,加上資金有限,對走向國際存有疑慮。該會希望特區政府能為中小企進一步了解和開拓「一帶一路」市場提供更具體支援。該會亦期望香港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能早日達成,為港企迎來更廣泛商機,並更有效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作用,與內地企業共同「走出去」。

  中總認同,施政報告提出鞏固傳統優勢產業,更要培養新興行業,以維持香港競爭力,並為年青一代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該會支持政府就會議展覽行業的長遠發展進行研究,以吸引更多海內外企業來港參展,進一步開拓商務旅客市場。中總建議政府可研究開拓更多旅遊新景點和發展有地區特色的文化深度旅遊,配合展覽業務等「一條龍」發展,全面提升香港的吸引力。

  施政報告亦特別提到創新科技行業在未來經濟以至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中總支持當局透過不同項目資助本地創科企業,並提供稅務和財務優惠,以吸引外國企業來港參與科研發展。該會建議當局應加強創新科技與傳統產業結合,進一步推動升級轉型和適應新經濟發展需要。

  長遠而言,當局可研究與深圳和周邊地區加強創新科技產業合作發展,善用香港在科研、法律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和吸引國際人才方面的優勢,與深圳產業優勢結合,再配合日後落成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打造成媲美「矽谷」的中國最具國際化發展的科技產業區,成為引領全球創科產業的基地。

  中總歡迎政府繼續努力落實長遠房屋策略,致力解決市民居住問題。在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增加商業用地方面,政府亦積極發展土地,推出短中長期計劃。中總認為政府在郊野公園的土地用途問題上有所突破,一方面將更多具高生態保育價值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增加生態保育及郊野公園土地總面積,另一方面釋放生態價值不高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安老院等社會用途,兼顧生態保育和社會需要。

  中總贊成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優化安老扶貧等政策措施,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產生正面作用。該會亦十分支持施政報告指出退休保障不應一刀切提供劃一退休金額,此舉既確保公帑用得其所,亦考慮退保方案的可持續性,把款項用於真正有需要的長者身上。

  此外,中總亦認同當局致力優化勞工退休保障制度的方向,惟必須顧及工商界的承受能力,並全面考慮政策改變對營商環境、就業,以至整體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施政報告就取消強積金對沖提出的「劃線」方案,並未正視僱主需要承擔雙重開支的問題,政府補貼部分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支出亦只屬暫時性質,最終將由僱主全數承擔,對資金緊絀的中小企更是百上加斤,亦可能引發中小企倒閉潮和解僱潮,窒礙初創企業發展和年輕人創業的意欲。中總將盡快就政府提出的「劃線」方案進行深入討論並提出建議,期望當局在未來三個月的諮詢期能廣泛聆聽工商界意見,加強與各持份者溝通,共同找出符合社會最大福祉的方案。

  中總認為,特區政府在支援本港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深入了解業界面對勞動力短缺等存在多年的問題,並認真研究透過擴大和優化輸入勞工計劃,針對性地調整審批程序和限制,藉以為業界提供穩定的人才供應。當局在處理標準工時議題上更要充分考慮工商界意見,讓僱傭雙方因應不同工種特性和實際情況,在簽訂書面僱傭合約時自行協調最合適的條款安排。

  總體而言,中總高度肯定行政長官梁振英,任內秉承「行之正道,穩中求變」的理念。行政長官多年來努力不懈,推動經濟多元發展、改善民生,特別是在土地房屋、扶貧安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努力和熱誠得到各界肯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