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財政部國際經濟關係司司長劉健表示,「一帶一路」取得了很多成果
由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發展藍圖,未來將與沿線國家合作,逐步落實具體項目。中國財政部國際經濟關係司司長劉健表示,基建項目是「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未來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之時,預期將遇到很多挑戰,長期穩定的融資安排尤其重要。他謂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的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定位準確,可發揮橋樑作用。\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劉健昨日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說,亞洲國家的多樣性和內部發展不平衡,對於基礎設施的需求也比較大;加上「一帶一路」倡議貫穿歐亞大陸,沿線國家的經濟互動性很強,應該有很大發展潛力。另一方面,市場也意識到未來的推進工作將面對眾多挑戰,特別是跨國家的區域基建項目,主要是項目的投資大、周期長、政治風險比較高,需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劉健:四要點助達標
正正由於基建項目的投資金額巨大、投資回報期較長,長期穩定的融資安排變得非常重要。劉健指出,要達至目標,首先需要沿線國家政府為融資提供強有力的政治支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其次是發揮公募基金的作用;其三是發揮多邊開發銀行的橋樑角色,帶動私人部門進入這個領域;其四是發展亞洲債券市場和本地證券市場。
經濟一體化程度比較高的歐盟,其「歐洲投資計劃」亦有借鑒之處。劉健表示,歐洲投資計劃就是由各國政府出資,再加上私人部門聯合提供融資,目前進展尚算順利。他認為亞洲各國也可以探討類似的機制,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進一步發展「一帶一路」建設。
萬個PPP項目入庫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有三年多時間。劉健表示,「一帶一路」在期間取得了很多成果,且「超出預期」。在中國方面,基建設施無論是從操作指南、合同指南,以至項目推進都取得進展;現時全國的公私營合作(PPP)項目入庫有一萬個,主要是圍繞城市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境內外投資也非常踴躍,證明三年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改變很多事情」。
在國家層級的合作方面,目前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4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有一大批重點項目,包括中巴經濟走廊、中老鐵路等已經逐步落地。由中國參與建立的多、雙邊合作資金超過1000億美元,不久前亞投行、亞行與世界銀行第一批聯合融資的項目開始實施,在科技領域也日益密切。
IFFO增九合作夥伴
劉健續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帶一路」的融資安排上,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他日前到訪由香港金管局策劃成立的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又稱讚IFFO「定位非常準確」,可起橋樑作用,務實支持基礎設施的建設。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為論壇擔任主持時重申,設立IFFO的目的,是透過匯聚主要的相關持份者,促進基建投資與融資,進一步推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金管局昨日同時宣布,IFFO在原有54名合作夥伴的基礎上,再增添9間機構為合作夥伴,當中包括國家電網公司等(詳見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