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經濟漸回暖,上月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達50.3,是自2015年2月以來首度好轉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李永青報道:香港經濟情況漸回暖,去年12月份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高於50持平線,達50.3,不但按月升0.8個百分點,更為2015年2月以來首度好轉。IHS Markit經濟師Bernard Aw表示,香港私營經濟連續21個月轉差後,終於上月回復增長,企業憧憬市場需求將於未來數月好轉,故大幅積攢前置庫存,這順勢推高了PMI指數。備受關注的是,其他主要數據如產出和新訂單的增長,依然未見起色。此外,香港私營企業再度於年底開刀裁員。
21個月來首度升穿50持平線
Bernard Aw表示,內地對香港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持續減退,產出和新業務量下跌,反映整體客戶需求依然疲弱。雖然如此,有跡象顯示外圍因素正在改善,而內地製造業亦穩步增長,兩者對2017年香港營商環境有穩定作用,惟增長下行趨勢的風險仍在。
雖然PMI回升,上月新接的業務量已連跌21個月,反映客戶需求疲弱;而來自內地的新訂單更進一步下跌,惟緊縮率已見3個月最低。同時,香港私營企業隨新增工作減少,而調低產出水平。產出量雖持續下跌,但縮減率卻是18個月最低,整體跌幅輕微。若干企業指出,美元強勢對產出增長不利。
由於經營活動持續偏軟,企業趁機清理待完業務,積壓工作的減縮周期順勢踏入第22個月。去年12月份,香港私營企業看好未來數月的市道需求,因此積極採購,情況令人鼓舞。部分業者憧憬,公司的新企劃能刺激銷售,因此以2014年2月以來的最大幅度增購投入品,而企業的採購庫存水平亦隨之大幅調高,其中又以前置庫存錄得了2000年4月以來的最大升幅而特別明顯。
此外,供應商於去年12月份的物流活動較11月份頻繁,其配送表現曾於第四季首兩月好轉,但是月卻又再度倒退。調查資料顯示,供應商數量不足是付運需時延長的原因。
另一方面,企業對業務前景信心有所保留,因此不願添加人手,導致上月整體就業水平告跌。
一如過去數月,企業因僱員工資和原材料價格上漲,須在上月承受更重的成本負擔;可是,企業不但沒有提高售價,反而為清貨和保持競爭力而不惜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