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深港通」正式開車,運行首周大博眼球,且基本保持平穩。據統計,「深港通」開通首周,深股通和港股通(深)累計淨流入分別達85.6億元和25.1億元。
在市場看來,這樣的成績單不算理想,「北熱南冷」的局面未給港股市場帶來多少提振,加上臨近年末,市場投資氛圍趨向謹慎,短線投資愈發難見「豐收」,由此,長線投資反而更被看好。
據悉,「深港通」將會納入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中市值超過50億元的成份股,為具有長線發展潛力的細價股帶來熱炒契機。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市值50億元將成為目標,因為北水帶來的動能是十分可觀的。
不少優質細價股亦早有異動,趁着市況轉好已經乘勢炒上,在「深港通」開通後勢頭更勁。其中,新能源電力股中廣核新能源(01811)頗受關注。
從如今政策走向來看,新能源必是大勢所趨。近日,中國政府針對新能源推出一系列規劃措施,旨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推廣清潔可再生能源使用、深化能源結構改革;《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更是強調,到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要達到2.1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1.1億千瓦以上;電源結構和能源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受惠於此,風電、太陽能發電企業被市場廣泛看好。
再者,有別於市場其他新能源電力股的是,中廣核新能源背靠實力強大的母企──中廣核集團以及在港股市場表現強勢的姊妹機構中廣核電力,素有資質優良、股東背景雄厚的投資優勢;而其自身業績也頗為穩定:回顧今年上半年,中廣核新能源錄得經營溢利116.9百萬美元,同比增長35.6%,且這部分經營溢利增加主要來自風電及太陽能發電項目的貢獻。
今年7月,通過出售四川和協電力,中廣核新能源獲得可觀收入,近日更是釋出其子公司與輝山乳業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光伏發電的消息,相信只要今年下半年的業績水平延續上半年的勢頭,中廣核新能源就有可能迎來可觀的博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