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互聯網金融發展潛力厚

時間:2016-12-17 03:15:32來源:大公網

  圖: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專家巴曙松表示,香港互聯網金融市場雖然不大,卻有很大增長空間/大公報記者趙建強攝

  互聯網專業協會及前海國際聯合主辦第三屆互聯網金融論壇,昨日會上多個講者都認為,香港互聯網金融發展雖然看似滯後,但本港監管質素、知識產權保護仍然處於世界前列,且不乏創新人才,若政府可逐步放寬有關監管,以及港人能夠改變思維,在保護投資者與開放創新中找到平衡,相信本港互聯網金融發展並不會落後世界。/大公報記者 趙建強

  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專家巴曙松表示,雖然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但互聯網公司卻很難在內地上市集資,如近期一間長期虧損的互聯網公司在港上市,顯示本港金融專業基礎雄厚,可成為幫助內地互聯網企業走出去,並開拓環球市場的最佳平台。

  巴曙松又笑言,香港八達通太過方便,可能也使市場沒有迫切性去提升支付系統,使香港雖然擁有高質素的監管制度及國際前列的知識產權保護,但在創新性上卻明顯落後。但他認為,香港市場雖然不大,卻有很大增長空間。

  冀政府逐步放寬監管

  近期以「推倒IFC」廣告而「爆紅」的MoneySQ創辦人李根泰則號召金融革命,認為本港雖然在保障公眾權益上完全正確,尤其近期不少內地P2P公司「倒閉、走佬、夾帶私逃不絕」,更顯香港監管上的優勢,但另一方面,對於初創者來說,香港監管制度非常落後,幾乎可說「咩都做唔到」,希望本港監管機構可以逐步開放,不要只求「零風險」,應逐步允許「低風險」項目出現,加上希望港人能夠更多接受改變,才可讓互聯網金融發展。

  TNG行政總裁江慶恩亦指出,香港監管上的嚴格,使創新企業可以藉着香港這個「少林寺」磨煉自己,若能在香港做好,未來走出去將更為容易。他又指出,公司目前已開拓全球13個國家,在外闖蕩時可以發現,本港互聯網金融政策並不落後,反指其實港人對創新事物接受程度不高,才是本港互聯網金融發展緩慢的主因。

  江慶恩透露,公司開拓業務僅約一年,電子錢包業務目前已有約40萬名用戶,營業額達一億元,顯示本港互聯網金融發展並不太慢。他又相信,電子錢包交易可大大提高流動性,且實時交易及所有交易都能夠追查,將可逐步打破傳統銀行業的壟斷,亦能提高交易的安全性,看好未來發展將越來越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