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90後:做工人也可以高大上

時間:2016-11-28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珠三角掀起的機器換人熱潮,將民工推向去與留的十字路口方俊明攝

  小到幾厘米螺絲緊固,大到上百斤部件組裝……朱曉傑熟練操控機器人的背後,不僅包括自動控制原理、智能技術、機器人學等基礎知識,還集機器人組裝、編程操控和系統維護等於一身。

  「90後」的他用行動證明:做工人也可以高大上。「有了機器人,我可更好規劃自己,改變父輩困於流水線的命運。」朱曉傑每談起機器換人,眼裏似乎都閃出機器人身影,甚至能聞到機器轟鳴的味道。

  職校機器人專業受追捧

  在「機器換人」大潮下,東莞最大的人才市場智通人才今年發布機器人相關職位同比增兩倍,順德上半年對專業技能人才需求升27%。而廣東各大職校與此相關的專業亦受熱捧,如東莞育才學校今年新開機器人專業,首期便招了10班近600人。

  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會長蔣仕龍表示,機器人替代了簡單重複的體力,工人的精力、時間得以解放,意味工人有更多條件進行學習更新。目前嘗試向機器人技工轉型的工人仍以傳統技工為主,因技術基礎好、行業關聯性強而最先「覺醒」。

  事實上,多年來「用工荒」催谷珠三角工資續漲,不少民工都習慣於「打一槍換一地方」,而不願去「充電」增添砝碼。這不得不說是「廣東製造」乃至「中國製造」中的人才短板。

  東莞勁勝企業大學負責人李政坦言,並非每個工人都願意並適合從事智能工廠,該企業首期培訓班通過率僅是50%左右。他展望,若廣東800萬的傳統流水線工人能分化出400萬技術工人甚至10萬工程師,那「廣東製造」乃至「中國製造」曾經賴以為傲的「人口紅利」,將升級為更有競爭力的「人才紅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