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指,隨着中企「走出去」進程的不斷加速,及境內居民持有外匯數量的不斷增加,央行持有的官方外匯資產或仍會減少/中新社
內地外匯佔款連跌12個月。中國央行數據顯示,上月外匯佔款22.6萬億元,環比下降2679億元(人民幣,下同),惟降幅較九月約收窄20.6%。分析稱,受美聯儲升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持續攀升等引發的人民幣貶值壓力,上月外匯佔款繼續減少,分析並預計短期外匯佔款仍有較大下降壓力。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的持續存在致外匯佔款連續下降。
而外匯佔款的持續下行,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境內外企業結匯意願明顯下降,且境內企業「走出去」進程正逐步加速,而外管局等部門對企業的外匯資金支持亦在加大,上述因素均是外匯佔款下降的重要原因。
結匯低迷 降幅有限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指出,儘管外匯佔款已連續12個月減少,但十月份的環比降幅較九月份的3375億元略有縮減。
劉健分析,上月匯市僅16個交易日,企業正常運作也需維持一定的資金,因此儘管結匯低迷,但外匯佔款卻降幅有限。黃志龍則留意到,目前基礎貨幣的投放機制正發生轉變,央行更多傾向使用公開市場逆回購等操作方式,對基礎貨幣予以調節。
央行數據顯示,上月中國外匯儲備較前值減少457億美元,連續第四個月下滑且降幅錄今年一月來最大。
不過,當月SDR(特別提款權)計價外儲環比增29.84億SDR,至22714.69億SDR。
有分析稱,美元和SDR計價外儲的背離,或預示當月外儲下降規模較市場預期的要溫和,央行可能並未通過過度消耗外儲來支撐人民幣匯率。
「短期看,中國外匯佔款仍面臨較大下降壓力。」劉健分析,美聯儲今年末大概率加息事件逐步臨近,市場預期及對美聯儲升息的炒作或直接推動美元的階段性走強,這將對人民幣匯率及中國資本流動構成壓力;此外,臨近年底,季節性因素亦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
黃志龍也認為,隨着中國企業「走出去」進程的不斷加速,及境內居民持有外匯數量的不斷增加,中國央行持有的官方外匯資產或仍會減少;相對的是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外匯佔款在未來仍可能延續下行趨勢。
外管局:年度換匯額合理
此外,《人民日報》引述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每人每年等值五萬美元的年度總額,是一項便利化額度安排,並不是個人結匯和購匯的限額;在年度總額之外合理合法的用匯需求,可憑證明材料辦理。
該負責人稱,以銀行卡為例,當個人在境外使用銀行卡時,中國銀聯及發卡行按照要求對接受刷卡的境外商戶類型進行技術篩選,凡屬於已實現可兌換的合法項目,持卡個人均可在境外刷卡消費,還款時直接以人民幣償還,發卡行自動購匯還款。
同時,個人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帳戶進行互聯網支付時,以上均不納入個人年度總額。
該負責人並強調,從數據看,等值五萬美元的年度總額是適合的,滿足了絕大多數個人的用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