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1月10日訊(記者陳盈妝)作為中小企營商的前瞻性指標,本年度第4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調查顯示,綜合營商指數回升1.4至42.5,與首季相若。顯示整體營商信心略有重拾,但由於該指數仍低於50分界線,亦反映中小企普遍對營商前景仍存在擔憂。
生產力局署理副總裁(企業管理)黃家偉表示,綜合營商指數是由5個分項組成。其中,「投資意向」(46.4)、「營業狀況」(41.1)、「盈利表現」(38.3)及「環球經濟」(24.6)4個分項均錄得上升,「環球經濟」更大幅回升8.6;「招聘意向」則下調至50.3,僅僅守在50分界線以上,顯示今季中小企的招聘意欲不高,但仍維持現有人手水平。
行業方面,三大行業分類指數持續低於50。製造業(40.3)和零售業(40.5)分類指數分別回升2.5及2.2。黃家偉指,兩大指數重上40主要受惠於聖誕消費旺季帶動,使業界信心回升,以及包括第3季英國脫歐在內的環球經濟不明朗因素暫時已消化。惟進出口及批發業分類指數報36.7,較上季減少1.0,同比則大跌7.8點,業界「招聘意向」及「投資意向」均錄得4年來的新低,顯示業界前景未見明朗。
行業指數的表現有差異,渣打香港高級經濟師劉健恒指,不同行業對前景信心的復蘇力度不同,以出口及批發業為例,貿易對象的不同也可能帶來極大差別。他認為,全球貿易需求仍然低迷,從事歐美等已發展國家進出口業務的中小企或受拖累,影響本港明年的出口表現。但如中小企的貿易對象集中於亞太區,則可受惠於區內的穩健經濟增長,受外圍經濟因素影響較小。
繼半年前的調查後,是次的「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亦再次探討了本港中小企業對當前市場經濟變化及結業危機的看法。73%的受訪者認同現時經濟不景,當中14%的受訪者表示,若經濟不景的情況延績,公司一年內將面臨結業危機。
黃家偉認為,該數字較半年前的調查結果有明顯改善,因當時有9成受訪者認為香港經濟不景,以及近兩成企業恐一年內將結業。他亦表示,本港中小企向來十分靈活,只要能繼續善用政府的各項資助及支援計劃,並利用資訊科技和創意為產品及服務增值,便可在逆境中突圍而出。
是次調查於2016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進行,由生產力促進局訪問了867間來自製造業、進出口貿易及批發、零售業、住宿及膳食服務、資訊及通訊、金融及保險業、專業服務,以及地產業的本地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