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左一)與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達德利(William Dudley)(右一)和英倫銀行副行長Minouche Shafik(中)十月在紐約討論銀行文化改革議題
【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之後,金融業、銀行業的聲譽亦飽受打擊,同時促使監管機構大力加強對銀行業的規管。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提升銀行操守刻不容緩,但單靠嚴厲法規並不足夠,必須從最根本的銀行文化入手。
陳德霖透過最新一期「匯思」撰文,講述他最近到美國紐約出席第三屆「金融服務文化和行為改革」會議,與紐約聯儲銀行行長達德利(William Dudley)和英倫銀行副行長Minouche Shafik同台,討論「紐倫港」三個國際金融中心的監管機構應如何改善銀行文化,提升操守的經驗。
對於「銀行文化」,陳德霖形容是「一套擇善而行的價值觀,並由銀行股東、董事和職員共同奉行和遵守」。良好企業文化和操守的本質,是在沒有任何外在規管下,由上而下,由裏到外會自動遵守的一套行為模式。然而,現時很多金融機構都本末倒置,只顧追逐利潤,忽略道德底線。
要推動銀行文化改變,他認為獎勵制度也必須一併改革。如果銀行繼續以「賺到盡」為目標,只獎勵「跑數叻」員工,「以客為本」文化只會變成空談;不恰當的「跑數」獎勵,往往是扭曲員工行為的禍首。所以,銀行必須建立一個與企業文化相符合的獎勵制度,將員工薪酬和公司價值觀緊扣。
陳德霖續說,為確保獎勵制度的公信力和獨立性,銀行薪酬委員會主席一職應該由獨立非執行董事(非執董)出任。此外,一些只求短線回報的股東心態亦需要「撥亂反正」,因為若銀行被大額罰款的話,最終都要減少派發股息,因此不論機構投資者或小股東,都應該全力支持銀行文化改革,這樣才可令銀行持續穩健地經營,取得客戶的信任,長遠而言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他坦言要改變銀行文化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金管局會繼續努力不懈,與銀行和其他監管機構積極溝通,探討下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