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美國選舉的核心詞有兩個,對希拉里而言是「電郵」,對特朗普而言是「大嘴」,分別是兩人的死穴。進入最後兩周時,原本貌似勝券在握的民主黨,甚至已經把競選重心向議會選舉傾斜,誰料在距離大選投票日的前11天,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致函給國會的一封短信猶如一枚重型炸彈,炸出真正的「十月驚奇」。
FBI重啟電郵門調查
科米稱在之前的國會聽證會上,他曾確認對於希拉里電郵門的調查已經終結,但是由於最近出現了新的情況,他需要對此向國會進行補充。他宣稱在對另一案件的調查中,發現一批貌似與希拉里電郵門相關的新電郵。在聽取調查小組的簡報之後,他認同FBI應該對這批電郵進行調查,以確認這批新發現的電郵是否涉及機密,以及評估它們對於案件調查的重要性。此信一出,瞬間掀起滔天巨浪,所有媒體聚焦「FBI重啟電郵門調查」。
自從去年3月《紐約時報》披露希拉里一直沒有使用國務院電郵帳號,而是在家私設電郵服務器處理公務以來,在整個美國總統選舉的過程中,電郵門成為指責希拉里「特權」「腐敗」「鑽法律漏洞」「不誠實」「不稱職」等最集中的箭靶。經過FBI為期一年左右的調查,科米在今年7月的公開報告中指出,希拉里在使用電郵時「極度不小心」(extremely careless),但認為沒有一個理性的檢控官會對希拉里提出檢控,故不建議司法部對希拉里進行檢控。電郵門事件看似告一段落。
但共和黨人尤其無法接受FBI的調查結果,挖掘出越來越多的疑點。FBI後續的調查中,又不斷在郵件服務器上發現新機密電郵。國務院和FBI就一些郵件的保密等級的定性不斷「拗數」;9月下旬時有消息透露,FBI在調查希拉里電郵門的過程中,作為交換條件,司法部為五個主要證人提供了豁免,其中包括曾是希拉里任國務卿時的幕僚長。此人還被允許作為希拉里的私人秘書,陪同希拉里接受FBI問話。國會9月底就此專門召開聽證會,對科米進行質詢,但科米仍堅持7月的調查結果,拒絕重啟調查。
FBI最新發現的這批郵件,是從希拉里助理阿貝丁(Huma Abedin)的前夫韋納(Anthony Weiner)的手提電腦中獲得。FBI是在調查前國會議員韋納的性醜聞時,意外在他的電腦上發現阿貝丁與希拉里的數萬封往來電郵。阿貝丁是希拉里的頭號幕僚,經手幾乎所有重要文件。她的印巴裔穆斯林背景,是右翼眾多「陰謀論」熱點之一。
科米這次的做法非比尋常。作為司法機關的一部分,FBI在理論和傳統上,都不該介入任何選舉,遑論總統大選。據稱司法部曾極力反對科米這樣做,以免被世人詬病FBI企圖左右大選。但科米最終還是選擇在此時致信國會,且信函措辭非常模糊:1)沒有說明具體的證據來源;2)不肯定是否重要;3)不保證需要調查多久。
從目前釋放出來的信息看,科米之所以這樣做的最大原因,在於他有義務向國會報告關於電郵門的最新進展。但最關鍵,也最難抉擇的,是他致信國會的時間點─立即寫信還是拖到大選過後?他最需要顧及的無非兩個層面:一為外圍政治壓力,二為FBI機構內部。如果是當即將此事公布,必然會招致民主黨人攻擊自己企圖藉此打擊希拉里的選情,左右大選;但是紙終究包不住火,即便自己現在不說,也難以避免有人會泄露出去。倘若不當機立斷正式通知國會,而是被人將消息透露出去,那麼FBI就更會被指故意包庇希拉里,完全沒有後路可退。可見,無論是做何種選擇,FBI都將被捲進政治漩渦。
大選結果更添變數
到目前為止,FBI到底掌握了什麼還是個迷。因為FBI剛剛才拿到可以查看這批郵件的搜查許可證,據稱在12月之前不可能有結果公布。但根據目前已知的事實,有一點是肯定的,阿貝丁是整個事件的核心人物,只要這批電郵中有機密電郵,她就可以被控罪。因為科米在7月的報告中解釋不能起訴希拉里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無法證實是否故意,第二是沒有發現泄密。但即便按照阿貝丁所言,自己不知道電郵為什麼會出現在前夫電腦上,泄密的後果已經存在。而這是否會牽涉到希拉里身上還有待進一步確認。比如郵件的內容是什麼?是希拉里私人服務器郵件中的一部分,還是有新發現的郵件?是否屬於被希拉里刪掉的3萬封郵件?是一般性的機密文件,還是藏極度機密的文件?這都會影響案件的進展,但肯定不可能是選舉之前能知道的事了。
毋庸置疑,科米的信對希拉里的選情必然造成極大的衝擊,不管最終的調查結果如何,希拉里現在都在可能犯罪的「嫌疑」中。對選民而言,即便她最終贏得大選,也仍存在被彈劾的可能。民主黨這次既不能用俄羅斯干預內政作為藉口,也無法繼續用FBI在7月公布的調查結果做盾牌,只能把這件事描繪成為共和黨人不道德的政治把戲。參議員里德就指科米違反了要求公務員中立的《哈奇法》(Hatch Act)。希拉里則強調這不是傳媒所說的「重啟案件」,要求FBI盡快公布相關信息,強調自己堅信此次的調查必定會得出和之前一樣的結果,並宣稱選民不改變投票意向。
特朗普自然是此事最大的受益者,媒體不會再糾纏他的陳年性醜聞。而他的支持者更如同打了雞血般亢奮,必然會進一步拉高投票率。在科米信函被公開之前,民調已經顯示希拉里的領先幅度縮小,相信兩人之間的差距將會進一步縮小。 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