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Ratna Sahay表示,人民幣自去年開始貶值,這符合內地經濟情況,也與IMF預測相若/大公報記者林靜文攝
【大公報訊】記者林靜文報道:近期人民幣匯價走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及資本市場部署理主管Ratna Sahay昨認為,這反映內地容許人民幣匯價浮動,為正面信號。她強調,市場毋須過分在意人民幣每日匯率波動。另IMF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從去年的6.9%下滑至6.6%,明年進一步放緩至6.2%。
Ratna Sahay指出,人民幣去年之前累積了一定升幅,自去年開始貶值,這符合內地經濟情況,也與IMF預測相若。
內地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增至222%,遠高於印度、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問及內地「債轉股」的成效,IMF香港代表陳方楠稱,「債轉股」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內地政府應實施一籃子政策,從基本面解決問題,如容許低效能企業退出等。
環球市場方面,面對低增長、低息環境,加上政治不確定因素加大,Ratna Sahay認為,對銀行、企業及政策制定者增加了很多挑戰,若持份者未能及時適應新環境變化,或令經濟進一步放緩。
她續稱,過去半年,市場擔心英國脫歐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並擔心新興市場企業債增加和違約風險,惟隨着英國脫歐的影響逐漸被消化,加上新興市場經濟漸漸復甦,資產強勁反彈,預期短期風險將會減少。不過她認為,中期風險仍然存在,因政策不穩定性增加、歐元區及日本的負利率持續,加上近40%以上成熟經濟體的國家債務為負收益率。她預期,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分別增長3.1%和3.4%。
對於市場有指金融規管過度,不利企業經營環境,Ratna Sahay稱,金融危機的出現,就是因為過去銀行業累積太多風險,故不能因市場有反對聲音就停止銀行業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