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梁立人

時間:2016-09-27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在二○一四年,習近平主席會見特首梁振英時,曾以「疾風知勁草」來形容,指出香港現時面對的挑戰前所未有,勉勵梁振英迎難而上,「在關鍵時刻靠得住」。

  「疾風知勁草」一句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贈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意思就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裏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匹夫之勇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此後「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遂成為中國古訓名言。

  對比今日香港的形勢,習主席可謂目光如炬,意語深長。事實上,立法會選舉結束後,反對派無風起浪,以橫洲建屋事件的莫須有罪名強加於政府,劍指特首梁振英,並將此事和明年的特首選舉連繫起來,意圖通過反梁,製造中央政府會換特首的假象,給香港添煩添亂。令人遺憾的是,部分建制派人士也跟着起哄,有人認為「換特首不代表可以解決問題,但若換成香港人喜歡的人做特首,可緩和社會氣氛」。表面所見,此話尚算中肯,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先澄清兩個問題:一,誰能代表香港人?二,何謂香港人喜歡的特首?

  愛國港人遠多於反對派

  無論是反對派或是「港獨」派、本土派,他們最喜歡掛在嘴邊的是「我們香港人」,似乎他們可以代表七百萬香港人,但實情如此嗎?就以選舉情況所見,反對派即使在直選中稍佔上風,但投票總人數僅過二百萬,佔合資格選民的二分一,佔全港人口不到三分一,投票給反對派的人不過只佔全港人口的五分一,沒有參與投票的三分二難道不是香港人嗎?反對派能代表香港人嗎?不滿現實的人能代表所有的香港人嗎?其實,香港人分兩種,一種是不滿現實,熱衷於政治的;一種是安於現狀的,政治冷感的。支持反對派的多屬於前者,支持建制的多屬於後者,所以,民主選舉制度對反對派確是較為有利,但這並不代表反對派屬多數派。因為愛國愛港的香港人仍然佔了絕大多數,鐵證是,每年來往於兩地的香港人超過七千萬人次,定居於內地的香港人已超過於四十萬,每天兩地跨境學童人數接近四萬人。若這些人不愛國,反建制,又如何會與內地有如此密切的關係呢?由此可見,愛國的香港人遠多於反對派的支持者,這些人才能真正的代表香港人。反對派口口聲聲「我們香港人」,實在無恥之極!

  第二,「香港人喜歡的特首」應該是怎樣的人呢?反對派及部分目光短淺的人認為,他應該是和反對派和諧相處,甚至是為本土利益和中央政府對抗的人。本來,和反對派和諧相處並沒有錯,可惜,今日香港的反對派並非善類,他們以監督政府的名義,已走到了無政府主義的邊緣,甚至衝擊基本法,支持「港獨」,對抗中央政府,他們已超越了一般反對派的所為,成為像台灣民進黨一樣的魑魅魍魎。他們的目的不是要協調,共融,而是要奪權,將香港變成一個實行西方民主政制的政治實體。難道董建華還不夠寬容溫和?難道曾蔭權還不夠知進識退?難道梁振英還不夠忍氣吞聲?反對派口中的香港人又歡喜過誰呢?在反對派的字典中,「香港人喜歡的特首」就是由他們選擇的自己人,除此之外,不作他想。

  梁振英任勞任怨迎難進取

  梁振英任特首四年,他的表現未必盡如人意,但「任勞任怨,迎難進取」八個字還是擔得起的,反對派有意把他抹黑成千古罪人,於是無中生有,找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諸他頭上。然而,公道自在人心,最近立法會選舉中,以反梁為口號的ABC陣營全軍盡墨,無一幸存,給了那些以為反梁可以加分的人一個極響亮的耳光,就是最有力的事實證明。

  若從愛國愛港陣營的角度設想,「香港人喜歡的特首」應當是一個有能力,有擔當,堅持「一國兩制」原則,忠於國家的人。再者,「一國兩制」成敗關係到祖國的統一大業,香港的發展前途舉足輕重,中央政府在特首人選問題上絕不會輕易放棄主導權和最終話事權。這並非不民主,而是要保障七百萬人的利益,防止西方強國的代理人渾水摸魚,乘虛而入。事實是,能和反對派和諧共處的所謂「香港人喜歡的特首」未必是最佳選擇,相反,能在此亂世中屹立不動,頂住「反中亂港」邪風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板蕩忠臣!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