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歐央行冀谷經濟要審時度勢

時間:2016-09-24 03:16:0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歐洲公布最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二十個月以來最低,證明歐洲經濟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再加上量化寬鬆失效下,將只會繼續疲弱增長,短期內難有驚喜。其實量寬失效的問題同樣困擾着其他國家,因此日本央行本周便大幅調整了量化寬鬆的形式,把每年向銀行體制定額注資,改為針對長債孳息的走勢來決定量寬規模,以紓緩無債可買的困局。歐洲央行看來可以此為鑑,制定出一套更合適當前環境的新刺激措施。

  宜效法日本QQE

  面對着可供購買的債券愈來愈少的困局,日本央行近年突然變得創意無限,首先是歷來首次把政策利率定於負水平,然後再用量寬資金直接入市買入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到了周三,更史無前例地宣布把量寬的規模與長債孳息掛鈎,即所謂的量化質化寬鬆措施(QQE)。

  債券短缺的問題其實亦同樣困擾歐洲,歐洲央行已購買的資產已超過一萬億美元(多數屬於國債),令目前市場上可供購買的合資格債券已變得愈來愈少,所以該行在上次記者會上亦證實,委員曾討論調節購買資產的機制,市場把此舉解讀為可能會增加購買債券的種類。

  量寬效力大不如前

  然而,問題是,經過一年半的量化寬鬆後,歐洲銀行買債的措施並未明顯惠及經濟增長。究其原因,銀行壞帳的問題並未有解決的跡象,尤其是意大利的壞帳比率更愈來愈高,使銀行在取得央行的資金後,大多數要拿來償還債務而不敢借予投資者和消費者,使量寬的效力大大減低。面對這種情況,若歐洲央行依然故我的透過買入債券而向銀行體系注資,即使買債的種類增加,相信亦難以有效刺激經濟增長。

  因此,歐洲央行倒不如效法日本央行,對量化寬鬆的效力、形式和實施時的具體情況作出一個全面的檢討,雖然不一定要照樣效法日本控制長債孳息率的方式,但最少亦應對現行的措施作出適度調整,以望盡量加強量寬的實際功效。

  事實上,歐元區經濟積弱多年,主要受區內成員國經濟強弱懸殊、增長嚴重不平均,政策難以協調的拖累。要解決這些問題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最少要花上十數年的時間。但是,在現階段,歐洲央行還可以做的,便是及早對量寬措施作出認真和深入的檢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