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八月內地新增人民幣貸款優於預期,是故內銀股下半年業績可望反彈
「深港通」可望於年底前通車,加上內地放寬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市場憧憬北水南下炒起港股。股價低迷已久的內銀股再度成為焦點,股價急升創年內新高。原因無他,一是內銀估值低,二是高的派息比率,三是整體資產負債較好,不良貸款有放緩跡象,加上大型銀行H股股價相對A股仍有大折讓,內銀自然受到內地投資者追捧。
據中金公司最新報告披露,最近南向港股通的資金流向中,約有三分之二流入銀行股。雖然近日大市有所回調,但北水南下已是大勢所趨,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的比例亦愈來愈高。除中小型股分外,一些高息、低估值的股份,亦是內地投資者的興趣所在,這亦是內銀股價最近炒起的原因。內銀股股息率普遍逾五厘,市盈率大都處於單位數字,市帳率亦不足一倍,加上為內地所熟悉,正符合內地投資者胃口。
險資准入市 四大行受惠
事實上,據港交所(00388)資料披露,八月份「滬港通」中「港股通」十大成交股票中,四大行就佔了四席,其中建行(00939)、工行(01398)更是最活躍成交的首兩位,中行(03988)及農行(01288)則排第七及十位。內地投資者於八月份透過「港股通」買入四大行的金額便高達186億元,其中單是建行買入額便高達110億元,工行亦有62億元。
自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貶值預期形成,內地投資者急於分散投資。本港市場及內銀股為內地投資者所熟悉,內銀股H股相較A股仍有折讓,內地投資者自然樂於將資金投入港股。隨着「深港通」於年底前開通,加上內地保險資金獲准參與「滬港通」,市場看好兩地市場互聯互通前景,而內地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內銀、保險及券商等金融業有望最先受益。
一眾大行亦看好內銀前景。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中國保監會證實保險資金可經「滬港通」投資港股,將刺激資金湧入港股,股息回報率高的港股,尤其銀行股將最為受惠,並因而帶動恒指及國指上揚。大摩相信中國保險公司會將資產分配到港股,因該等公司需要令投資組合更多樣化、預期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及缺乏其他投資外地市場的途徑,而QDII限額不變,該行相信銀行股將吸引最多南下資金。
大摩推薦多隻高息股
大摩推薦「增持」評級及預期派息回報率高於4%的股份包括:重農行(03618)、招商銀行(03968)、中國銀行(03988)、農行(01288)、建行(00939)及工商銀行(01398)等內銀股。
內銀股近年一直受資產質素惡化影響,加上內地經濟放緩,以致盈利高增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不過,今年上半年中期業績顯示,不良貸款惡化的情況似有緩和趨勢,資本情況仍然保持穩健。隨着內地下半年經濟回穩,八月內地新增人民幣貸款亦優於預期,內銀股下半年業績可望有反彈。
美銀美林發表報告表示,內銀H股中期業績普遍符合預期,純利及核心盈利增長按年分別放緩至1%及8%。該行預期,內銀股於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淨息差及信貸成本料趨平穩,盈利增長可望復甦,此或會推動市場對相關股份重估。不過,除非在宏觀改革及去槓桿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否則實際增長仍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