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邵淑芬報道:惠譽高級分析師Dan Martin於《惠譽快訊》中表示,隨着增長趨穩,中國政府正在把關注焦點重新放在改革和經濟再平衡上。然而,政府對短期增長目標的決心仍舊堅定,倘若增長數據仍然較疲軟,政策寬鬆有可能被重新提上議程。內地存款準備金率上一次下調已是在二月份,政策利率自2015年10月起維持不變。
Dan Martin指,為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的適當措施已經就位。政府已經收緊部分二線城市的貸款限制,並且據報道正在考慮對上海市開發商的抵押貸款和貸款採取限制。中國官員也在更大範圍內作出改革努力,政府已經加大對國有鋼鐵和煤炭生產商減少過剩產能的壓力。
此外,八月份公布了計劃減▉少部分/小部分▉行業內對外資所有權的限制、令私有企業與國有企業競標基礎設施項目的競爭環境更為公平。他認為,這一政策方向的變化對經濟發展的長期可持續性有積極意義,但是對這一變化能夠持續多久存有疑問。特別是隨着此前刺激政策的效果開始消退,今年晚些時候貨幣政策可能再度放鬆。
他指,採取更多旨在促進信貸增長的寬鬆政策不太可能為經濟發展帶來強勁或持續的支撐。惠譽估計在2005至2008年期間,每1人民幣的新增貸款會帶來0.8人民幣的GDP增長,但此後,每1人民幣的新增貸款僅生成0.3人民幣的GDP。基於信貸生產力的降低等原因,惠譽仍然認為即使採取新一輪的政策放鬆,2017年和2018年的實際GDP增長將分別降低至6.3%和5.8%。
貨幣寬鬆將使槓桿率進一步上升,會加劇長期內經融系統中面臨的壓力。惠譽估計系統中的資產質量壓力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截至2016年上半年時1.8%的不良貸款率,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中存在非貸款類信貸及監管寬容。這一資產質量問題將需要多年時間來解決,快速的信貸增長將繼續增加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