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海▉巖/岩▉、倪巍晨報道:臨近中秋和國慶雙節假期,中國央行時隔七個月後重啟28天期逆回購,並意外下調利率0.05個百分點。市場機構指出,重啟28天期逆回購意在繼續穩定市場流動性和引導溫和去槓桿,當前經濟出現階段性回升,降準降息的迫切性降低,料央行繼續頻繁使用公開市場操作調整流動性。
央行昨日在公開市場進行600億元(人民幣,下同)28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由對上一期的2.6%下調至2.55%,將在國慶後到期。央行同時還進行了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300億元14天期的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持平在2.25%及2.4%。當日公開市場有600億元逆回購到期,單日淨投放1000億元。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萬釗指出,目前銀行對28天資金需求量大於對14天資金需求量,重啟28天逆回購的主要出發點是國慶長假,利率下調五個基點,是因為降低偏長端資金價格,既可以刺激銀行對資金需求,又不至於激發市場加槓桿的熱情。他又認為,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基本面階段性觸底回升,對降準降息的需求並不是很迫切。鑒於美元流動性收緊,降準降息的操作可能增加人民幣貶值壓力,料今年底之前都不再需要降準降息,央行轉向頻繁地使用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市場流動性。
中金公司分析師固收研究組亦指,在外匯佔款仍偏流出背景下,流動性投放工具期限的延長有助於平穩資金面,某種程度上已替代降準的功效。
周二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市場(Shibor)各短期品種回購利率全線上揚,惟升幅均有限。其中,隔夜和七天基利率漲幅較大,分別升1.3及0.75個基點,至2.1080%及2.3855%;14天期利率微升0.05個基點,至2.5165%;1月期利率上浮0.25個基點,至2.6792%。
華創證券分析師屈慶則表示,央行通過適度拉長銀行負債期限的方式提升負債成本,從而引導機構主動去槓桿,但後期資金面成本抬高、波動加劇的可能性增加,後期利率將繼續面臨調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