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準確把握「求新求變」民意

時間:2016-09-14 03:15:46來源:大公網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束,七十位當選議員中,有七位是新興本土派人士。有關人士都屬政壇新人,於首次參選就爭取到議席,引起社會多方關注。輿論認為本土人士的當選,反映了地區民意存在求新求變的立場。但當中的「求新求變」到底所指為何,需要認真釐清,以防激進人士借題發揮,找藉口繼續推動違法暴力訴求。

  目前有本土派當選者,尚未宣誓就職就率先發狂言挑戰特區法治,聲稱進入立會後將按照「有原則無底線」做事;更聲言將與立會外激進人士合作,在擾亂立會內部秩序的同時,走上街頭武力抗爭,要推動議會「勇武抗爭」常態化。另外現期行政長官辦公室也向多名候任議員發出邀請,希望在他們上任之前能夠舉行非正式會面,加強彼此了解。這本是改善特區行政立法關係的一個善意邀請,但反對派卻擺出拒絕溝通的態度,個別人士更聲稱沒有必要與當局交流。

  反「拉布」是最大民意

  當前港人期望求新求變,旨在改善立會內部不良作風,改善特區行政立法關係,確保特區體制健康運作。主流民意仍然是維護特區的繁榮穩定,落實發展。各派候任議員應看清民心所向,共同打造立會新氣象,切勿驕傲自滿、肆意妄為,白白辜負選民的期望。

  提高立會審議效率是選民傳達的最大呼聲,主要是針對近年來立會內「拉布」現象不斷,以及對一切「逢政府必反」行為的不滿。港人盼望地區能夠長治久安,安居樂業,而立會作為特區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其應有職能是必要條件。市民普遍對過去幾年來的立會工作,以及對立會內外都存在的違法、暴力行動不滿。選民寄予候任議員厚望,期望這些當選者能夠以理性、務實的方式,以實際行動助特區發展一臂之力。因此遏制「拉布」現象,提高議案審議效率,開創立會良好新風氣,是當前一眾當選議員所背負的最大民情民意。

  因此民意傳遞的求新求變意向,是針對立會職能而言的。初次當選的人士尤其是激進本土人士,應順應民意調適個人從政的態度、立場及行為,為立會發揮應有職能做出建設性舉動;切勿將街頭暴力思維帶入立會,大搞破壞,再次讓選民心寒。原本年輕面孔進入立會,是地區政界新舊一代自然交替的現象。而新一屆立會內取得關鍵多數的建制派,也出現了一批新面孔,年輕並非就代表激進。一眾新人在工作經驗上或許存在不足,因此更應戒驕戒躁,謹言慎行,才可能在從政之路上走得長遠。而當中最重要的仍是堅守《基本法》法治基石,以「一國兩制」為核心方針,擁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反對一切違法訴求,抵制「港獨」。這也是作為特區立會議員最基本的要求。

  此次立會選舉投票率創新高,但選民投票意向卻並未如反對派所聲稱的那樣:投票率越高,對反對派越有利。事實上此次選舉的另外一個突出特點,是傳統反對派在立會地區直選的優勢被打破了。多名傳統反對派老將下馬,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本土派。這代表原本屬於傳統反對派的選票流向了本土派。相比之下,建制派卻能夠頂住各方壓力,成功取得四十一個議席,保住了關鍵多數的優勢,在接下來為期四年的立會工作中肩負着關鍵的作用。

  議員的職責是為民謀利

  這當中傳遞的信息非常清晰,選民對於傳統反對派過去幾年在立會內的暴行感到反感,導致部分選票投向了經驗相對不足的本土派。一眾本土派新人更應認清立會議員的權力來源於選民,應堅守法治立場,參與並協助立會有關工作,充分履行職能並配合政府有效施政。如果本土派在當選後罔顧民意,擾亂立會運作,阻礙立會工作落實,甚至將立會變成宣傳暴力違法訴求的場所,那麼有關人士的下場,在傳統反對派的「前車之鑒」下,不難預料。

  立會議員的工作任重而道遠,要做一個真正合資格的議員,仍然需要回歸到特區法治,尊重地區現實與民意,以務實理性的態度服務港人。當選議員無論是建制派、傳統反對派還是本土派,都應順應特區民情民意,切實履行議員職責,為民謀福利。努力提高立會審議效率,杜絕「拉布」;積極尋求溝通,構建良好渠道,不斷改善特區行政與立法關係,配合政府落實經濟、民生議案,為特區發展做出應有之舉,這才是負責任的議員行為。穩定與發展是大方向,是目標也是共識,而各派議員都應齊心協力,放下立場拋開成見,為特區的未來發揮每個人應有的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