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滬自貿區:港經驗值得學習

時間:2016-08-23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滬自貿區管委會對外聯絡局副局長羅永朝 大公報實習記者劉嘉傑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盧海濤、張思宇上海報道:有一組關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滬自貿區」)的數據很是有趣,雖然總面積只佔浦東新區的十分之一、整個上海市的五十分之一,但生產總值卻佔了浦東新區的四分之三,以及整個上海的四分之一。面對如此矚目的成績,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對外聯絡局副局長羅永朝在接待「范長江行動國企行」香港傳媒學子時卻表示,雖然上海自貿區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學習的榜樣之一。

  他稱,香港一直發揮着聯繫國際的「超級聯繫人」的獨特作用,「原來許多內地企業對外投資都會借道香港走出去」。滬自貿區的境外投資備案制就是對標國際,參考了香港等地的高效管理措施,將原來需三至六個月的審批手續,改善為只需三個工作日便完成,這一改革使得2015年對外投資額比2014年增加約5.5倍。

  羅永朝談到:「上海和香港都有各自的優勢,合作空間很大,上海自貿區要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需要學習國際的先進經驗,包括有許多方面也需要向香港學習。」例如,香港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專業而高效的會計服務、高效的管理模式等。

  在口岸、海關物流成本上,上海的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上海與香港仍存在一定差距,上海口岸單個集裝箱進出成本仍較高。「要提高貿易自由度,首先需要降低物流成本,在這個方面我們仍然需要向香港等地借鑒學習。」羅永朝坦言。

  內地的資本市場情況與香港亦有不同。內地資本市場的監管較嚴,跨國公司的資金在上海的流入流出存在一定不便。對此,滬自貿區內開設了自由貿易帳戶,在自貿區內形成了一個與中國境內其他市場有限隔離、與國際金融市場高度接軌的金融環境,極大地方便了企業的投資。截至今年五月底,區內自由貿易帳戶已超5.3萬個。

  他還說,滬自貿區剛成立時外商投資僅佔5%,如今已達約20%,香港成為最大的外資來源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