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新香港人」撐起樓價

時間:2016-07-26 03:15:30來源:大公網

  資深測量師 邵志堯

  筆者從事房地產二十多年,約二十年分別在香港四家上市公司擔任高管,負責內地與本港房地產開發,從購入地塊開始作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和定位、建築、銷售、租賃、融資和物管也有幸參與過,對市場有一點認識,希望以另一角度為讀者解釋市況。

  樓價永遠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還記得在小學的時候(即四十年前)便聽到長輩討論樓價的問題,那時候一些人說要買私人住宅,另一派人卻說住公屋好,他們並不是討論或對話,而是各自表述(monologue),根本大家都不會聆聽對方,和現在的情況沒有兩樣。

  歸根結底大家都是從「我」出發,即樓價是「我」不可以負擔便是貴,但筆者坦白地向讀者表示國際大都會的樓價從來都不是由「我」決定,因為國際大都會都是吸引四方八面的人才進駐,無論住宅、辦公樓和商舖的租金一定不便宜,放眼倫敦、紐約、新加坡、東京和首爾都是一樣,筆者零九年在上海出差時便有「新上海人」這個名詞,早兩年在北京長駐時有「新北京人」的新品種,他們都是外地人住在核心區的人,不懂當地方言上海話和北京話,原居住的「老上海人」和「老北京人」被迫住在郊區,並需要用個多小時交通時間才能回市內上班。

  筆者認為本港市中心會被「新香港人佔據」的現象已經出現。香港島南區、中西區和九龍的九龍站、奧運站物業全是內地買家佔多數,由於他們的賺錢能力都比香港一般的「我」較強,所以他們能付出的價格也會較高,香港的樓價便是由這群「新香港人」支撐,幾千年前的長安(即現在咸陽和西安之間)也是一樣,所以便有白居易「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的故事,也許這就是做大都會的無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