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人民幣上月全球支付佔比下降一位至第六位。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昨日公布,六月人民幣在全球交易中使用佔比為1.72%,環比下降0.18個百分點,居美元、歐元、英鎊、日圓和加拿大元之後。分析認為,受外界影響下人民幣貶值預期近期有所升溫,導致交易量較弱,但下滑是中短期現象,長期看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佔比仍會上升。
SWIFT六月人民幣追蹤數據顯示,今年人民幣持續國際化道路,但其步伐如原先預期的那樣逐漸放緩。
雖然如此,截至六月全球仍有超過1800家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支付業務,同比增加12%;同期,全球人民幣支付金額環比微增0.19%,且同期所有貨幣的支付總額增加10.33%。
滙豐環球資金管理業務亞太區主管黃繼瑜表示,在國際支付項目當中,金融機構愈來愈習慣使用人民幣,人民幣作為全球貨幣的認受性不斷增加。
野村駐香港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認為,人民幣在全球交易中使用佔比下滑是中短期現象,長期來看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佔比仍會上升。
趙揚表示,為防止資本大幅外流中國加強資本管制,而英國脫歐短期內加深了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預期,導致人民幣交易量不是很活躍,此外投機性的避險資金流入日圓增加了日圓交易量。
SWIFT亞太及歐非區行政總裁Alain Raes則認為,人民幣業務增長與中國的經濟活動息息相關。
Alain Raes列舉數據稱,過去一年來,中國市場波動和經濟放緩很可能是影響境外人民幣使用的因素。
但從積極方面看,Alain Raes稱,中國新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及開放新的離岸清算中心等重要舉措取得進展,為未來增長奠定堅實基礎。加上業界積極擴大人民幣的應用面,優化產品和服務,更加強調標準和合規,將為人民幣國際化設定清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