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於「2016粵港經濟技術貿易合作交流會」致辭時表示,粵港兩地一直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互補優勢及互惠共贏/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2016粵港經濟技術貿易合作交流會」昨日在香港舉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致辭時表示,粵港兩地一直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互補優勢及互惠共贏。隨着廣東省持續推動產業結構改革,朝着高增值和高科技方向發展,令第三產業的發展日益蓬勃。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下,相信粵港經貿合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繁榮穩定作出貢獻。/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實習記者 姚宇欣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聯合主辦的交流會昨日於香港灣仔會展舉行,曾俊華、廣東省副省長何忠友、副秘書長李貽偉、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辦公室主任吳建軍、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楊文明等,以及來自粵港兩地約千名企業代表出席交流會的開幕儀式。
將建青年創業基地
曾俊華指出,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表示,要深化內地和香港的合作,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廣東省政府也在今年初的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繼續深化粵港合作,未來將「建設港澳優勢產業集聚區和粵港澳青年創業創新基地」,和「全面開展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為了好好把握這些重大的機遇,特區政府會積極投入資源,加強跟廣東省合作,發揮共同優勢。
自從CEPA在2003年簽署以來,這個獨特的自由貿易協議為內地與香港的經貿和發展帶起了重要作用,為香港企業在內地發展業務提供強大的動力和廣闊的空間。同時,廣東省向來是香港的服務提供者通過CEPA投資內地的首選地,故內地對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目標,也透過《廣東協議》去年在廣東省首先落實。
曾俊華透露,留意到廣東省第三產業的比重在去年首次突破一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其中最大動力來自金融服務業。金融業是香港一項有優勢的產業,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也建議香港推動融資向高端和高增值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香港擁有高效的資本市場,也有多元化的渠道,讓企業進行投資、融資和資產管理,故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最主要的門戶。
他指出,亞洲新興市場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基建需求非常巨大;而另一方面,來自各地的資金也會透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網絡,尋求合適的投資機會。香港具備優秀的條件,成為「一帶一路」基建融資和管理資金的平台。
下半年經濟多變數
曾俊華提及,在上周正式運行的「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是希望匯聚投資者、銀行和金融業界,為業界提供基建項目詳細資訊,推動香港成為區內基建項目的投資和融資樞紐,幫助香港把握「一帶一路」和亞洲發展的重大機遇。他強調,「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市場,潛力龐大,可以成為香港未來幾十年發展的新動力。
展望今年下半年,他認為,疲弱的環球經濟受到多個變數影響,而美國聯儲局加息時間和步伐不明朗,各個主要央行政策分歧加深,世界多處地方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在外圍環境欠佳下,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也一定受到拖累。面對重要的挑戰,廣東省和香港必須繼續通力合作,促進兩地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