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交所:LME經驗帶到內地

時間:2016-06-15 03:15:19來源:大公網

  圖:李小加(右)表示,內地欠缺資產投資種類,「商品通」助降低融資成本 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港交所(00388)正積極到內地發展大宗商品市場,並到前海建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台。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出席LME亞洲年會後稱,希望將LME的經驗轉移到內地市場,最終能幫助內地的實體經濟。此外,李小加表示,目前沒有「深港通」任何消息,但相信快了。/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李小加表示,「深港通」已各就各位,當局仍未喊「預備」,但相信都快了,至於是「幾天、幾周、幾月」他真的不知道。問到「深港通」會否趕在MSCI公布會否納入A股前正式宣布推出,他稱深港通「開車」與MSCI的公布沒有必然關係,並會等待MSCI的結果。

  建倉儲與平台拓大宗商品

  港交所未來的三年計劃中,其中一個是希望建立「商品通」,到內地發展大宗商品現貨市場,而早前李小加稱,港交所正在商品這座大山的山腰,將來的目標是實現國際內地聯通、期貨與現貨市場聯通。問到目前的進度,他表示現正與主要倉庫及物流公司商談合作,建立倉儲基礎設施。同時亦正在建立IT系統,料系統於明年第一季完成。

  李小加指,雖然境外商品交易所未能得到內地的認證,但相信如果對實體經濟有好處的事,內地都會支持。目前會做好前海交易平台,期望未來倉儲設施可達至雙邊互認,即內地和國際亦認可。他又認為,與內地其他商品交易所可互補不足,將是互相合作多於競爭。

  至於在下午的論壇上,李小加表示,雖然市場普遍認為港交所要打入中國的商品市場,最大的困難是要克服政策問題,不過他並不同意。他指出,目前港交所要打入中國的商品市場最大的障礙或是有「自我審查」心態。他稱,不應該有港交所在內地進行的發展均不符內地政策的想法,事實上建立倉儲系統及交易平台等都是內地所樂見。

  另外,李小加表示,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期所)為港交所發展商品業務中最大的競爭對手。他進一步解釋,目前三個主要的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LME及上期所各有長處,其中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交所)擁有國際面向及主要服務金融投資者;LME亦遍及環球,但主力為商品實物市場服務;上期所,則針對內地的金融投資者。

  力爭先於同業搶攻內地

  李小加認為,芝交所有能力進入中國市場,上期所亦可發展國外及實物現貨市場,但希望LME能夠早於其他兩個交易所,同時搶佔中國及國際市場,服務到金融投資者及現貨實物需求者的需要。他指,在進入內地市場時,港交所須有決心及遠見,去了解中國市場最需要什麼。

  李小加又指,前海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會從有色金屬業務做起,之後再發展其他實物交割產品,為實體經濟提供直接融資渠道。

  他又指,日後前海的交易平台不會只有一個股東,亦不只有一種產品。李小加又表示,有關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發展,認為可解決內地市場公信力不足的問題,但相關開發成本太高,仍要再作研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