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公布一項青少年足球體適能測試結果,本港青少年足球員在下肢肌肉爆發力、肌耐力等力量測試中表現遜色。惟本港在速度和靈敏度有不錯的表現,更與英國青少年球員數據看齊。\大公報實習記者 周峻峰
該研究由賽馬會聯同曼聯足球會進行,分別就立定跳高、20米衝刺跑、箭頭轉向跑及間歇恢復跑進行測試。接受測試青少年足球員一共有641名來自本地球會及地區隊,當中104名來自港隊代表,年齡介乎13至17歲。
進行七個星期測試
過去三年,為了確保數據收集差異性,團隊於第一年已完成所有學校及地區隊的數據。為免影響香港青少年聯賽球員,主要在每球季開季前9至11月“埋班”前進行七個星期測試。
測試結果發現,以U-18群組為例,香港隊青少年足球員在20米衝刺跑時間為三秒、箭頭轉向跑時間為16.5秒、間歇恢復跑距離為712米。而英國球員分別三項為3.01秒、16.4秒和716米,反映香港隊均能在速度、敏捷度、帶氧能力與英國球員互相睇齊。
不過,香港隊在下肢肌肉爆發力有明顯不足。英國球員立定跳高高度為61.8厘米,香港隊僅得47厘米,只高出香港青少年足球體適能的基準46.4厘米。
專家:仍有進步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主任研究員陳振坤表示,香港青少年足球員體能仍然有進步的空間,增加訓練是最直接解決現有問題不足情況。
陳振坤續稱,針對本港青少年球員在力量訓練,陳建議足球總會於整個球季,採用高強度循環訓練(HICT)。因應本港球員在訓練時間少,場地和健身室等支援的限制下,以簡單的方法利用體重做阻力訓練,足以提升球員在四個足球專項的能力。
香港足球總會專業體能教練皮亞斯表示,作為香港首個青少年足球員的體適能測試資料庫,不同球隊可以根據現有港隊球員水平作參照,訂立一套更專門化的計劃去提升球員能力。皮亞斯認同本港青少年球員缺乏力量訓練,但香港有好的球員和教練團隊,加以訓練便能最大地發揮球員在體適能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