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國市場佔有率滑落 耐克、阿迪達斯為何不香了?

時間:2022-06-17 14:32:01來源:中新網

  「上學的時候經常穿耐克、阿迪達斯,這兩年工作了,買運動鞋的時候更看重款式,上腳是不是更好看、更易搭配。」「90後」小玉表示。

  曾經人們買運動鞋時,首先想到的是耐克、阿迪達斯,如今正值「6.18」購物節期間,在電商平台運動鞋銷售榜上,卻頻頻可見安踏、李寧、特步、鴻星爾克的身影。

  耐克、阿迪達斯不香了?大中華區業績下滑

  耐克、阿迪達斯在銷售上的頹勢也反映到一季度財報數據上。

  阿迪達斯日前發布的2022年一季報顯示,凈銷售額增長0.6%至53.02億歐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降13.6%至4.82億歐元。

  雖然在西方市場保持增長態勢,但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5%,出現「大滑坡」,還因此拖累整體業績。資料圖:阿迪達斯亮相展會。

  這已不是阿迪達斯第一次在大中華區「受挫」。數據顯示,2021財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阿迪達斯大中華區銷售額分別為10.03億歐元、11.55億歐元、10.37億歐元,同比下滑15.9%、14.6%和24.3%。

  另一運動鞋服巨頭耐克的情況亦不太樂觀。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第三財季,總銷售額同比增長5%至108.7億美元,凈利潤下滑3.7%至13.96億美元。

  其中,耐克大中華區銷售業績承壓明顯,第三財季大中華區收入同比下降5.2%至21.6億美元。上一財季,耐克大中華區銷售收入亦大跌20%至18.44億美元。

  安踏、李寧等國產品牌崛起

  在公告中,耐克、阿迪達斯將業績疲軟的原因歸結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和供應等方面。事實上,自去年新疆棉事件後,這兩大巨頭在國內一直未恢復「元氣」,反觀安踏、李寧等國內品牌,業績則是蹭蹭上漲。

  安踏財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錄得10%-20%高段的正增長。

  2021年,安踏總營收達493.2億元,已超越阿迪達斯大中華區45.97億歐元的營收,且與耐克大中華區82.9億美元營收非常接近。2022年一季度安踏再保持強勁增長,營收趕超耐克大中華區或指日可待。

  相比安踏,李寧的增速更為迅猛。其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李寧銷售點(不包括李寧YOUNG)於整個平台之零售流水按年錄得20%-30%高段增長。

  不僅是在業績方面,在市場份額上,歐睿信息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滑落至40%(耐克25.2%,阿迪達斯14.8%),打破了2018年至2020年保持的43%的格局。安踏集團增至16.2%,首次超越阿迪達斯上升至第二位。第四名李寧的市場佔有率也上漲至8.2%。

  「以前國內運動品牌創新能力不足,款式上也會模仿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但近年來,國內品牌研發能力大大加強。」零售專家、上海尚益諮詢總經理胡春才告訴中新財經記者。

  與此同時,「年輕人也不再迷戀『洋品牌』,『國潮』興起,李寧等國內品牌在設計上更加潮流,受到年輕人歡迎。」胡春才表示,國內品牌相較之下也更善於營銷,更註意電商、社媒等渠道宣傳。

  這些因素也導致了如今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退步」,國內品牌反超的局面。

  創新、換將……「洋品牌」能挽救業績麼?

  「在全民健康意識提升、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目前居民運動需求仍處於上升軌道,運動鞋服市場滲透率與規模將快速擴大。」國盛證券認為。

  中國運動鞋服市場仍是一片「藍海」。面對大中華區銷售不佳,耐克、阿迪達斯也在行動。

  近日,耐克宣布自有數字平台轉型將在7月啟動,包括Nike App、官網及微信小程序,課程訓練NTC微信小程序,球鞋購買平台SNKRS App等。

  一繫列操作背後,是對中國消費者心理的揣摩。耐克大中華區副總裁及市場發展總經理門立俊表示,是中國消費者熱衷於數字化、追求身心健康的消費趨勢,激發了耐克的創新靈感。

  阿迪達斯在致力數字化轉型、加強營銷的同時,還宣布更換中國業務負責人,蕭家樂(Adrian Siu)從4月1日起接替Jason Thomas擔任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此前在蕭家樂領導下,阿迪達斯在華收益及溢利錄得可觀增長。

  不過在專家看來,國內品牌依舊有明顯優勢。

  「耐克、阿迪達斯雖也在進步,但從表現上看,國內品牌進步更快。」胡春才說,「耐克、阿斯達斯引以為傲的科技研發能力,國內品牌正在加強,國內品牌在對本土文化、營銷方式的理解上也更加突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