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行業變革/港空運出口新制 催迫物流業升級

時間:2021-07-26 04:23:40來源:大公报

  圖:左起:PLUS ONE董事總經理鄭永翔、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先達物流總裁鄭懷偉。\大公報攝

  【大公報訊】記者文梓報道:根據國際民航組織就空運貨物保安最新政策指示,7月起香港全面落實百分百空運貨物安檢,即從香港空運出口的貨物,須百分百進行安檢。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稱,新機制對業界提出挑戰,包括成本、人手和效率等方面。他期望通過香港空運貨物安檢與國際標準接軌,業界能提升安檢文化,增強香港作為國際空運中心的競爭力。

  過去逾20年,香港實行管制代理人制度。專注航空安全及保安顧問服務及培訓的韋意環球顧問(PLUS ONE)董事總經理鄭永翔解釋,上述制度相當於是一個互信機制,「幾乎是不需要安檢,只要一紙聲明書,通過管制代理人,繼而管制付貨人。」

  但隨着電商的興起,貨物種類越來越複雜,在國際民航組織2016年9月公布的新政策下,託運人須獲航空保安有關當局批准,或安排其空運貨物通過百分百的保安檢查,以提升航空保安水平。為減輕對業界的影響,香港民航處自去年1月起,作出為期18個月的過渡性安排,逐步提升管制代理人為貨物實施的安檢百分比要求(見表一),至本月起正式落實百分百空運貨物安檢。

  企業成本大增

  「無論倉庫處理、安檢流程、人手安排,還是資源配置,業界都需要重新再規劃。」鍾鴻興直言。他進一步說,由於需要劃分安檢區域,企業除了購買安檢設施的額外成本,還須另外找尋受認可的場地作為貨倉,租金、人手等成本大大增加。截至7月13日,香港民航處認可了145個管制空運貨物安檢設施,於機場和機場以外的地點進行安檢工作。

  鄭永翔說,目前行業的壓力已從兩年前決定是否購買安檢設施,轉為最新的管制空運貨物安檢設施缺失處理機制(見表二),「一個疏忽,可能就導致停牌做唔到生意。」若管制空運貨物安檢設施犯下嚴重缺失,包括涉嫌欺詐或偽造文件、把未安檢貨物當作已安檢貨物交付、使用不合資格的安檢人員或檢查設備進行安檢等,根據不同情形作出處理,且須向民航處提交改善計劃。鍾鴻興形容,這如同工廠裏質量把關做得不好,便影響整家公司的營運。

  培養安檢文化

  從1%到100%安檢,會否對香港空運業的效率造成影響?鄭永翔坦言,業界有新投資、增聘人手,效率又減慢了,的確會有所影響,但保安和效率永遠是對抗的,新制度目的是加強航空安全,而香港作為國際物流中心,必定要搞得更好。在他看來,新制度下不少企業升級了系統和設備,讓整個業界資訊科技和IT運用得以提升,為行業加分。

  鄭永翔認為,業界重點在於如何建立企業保安文化,改變過去實行了多年、不用安檢的習慣,「不是為做而做,要改變前線員工至中高層,甚至企業老闆對空運貨物保安的認知、加強培訓等。」鍾鴻興也呼籲,業界要培養安檢文化,改變整個公司的文化,配合國際民航組織和香港民航處的要求,加強香港作為國際安全的貨運城市。

  民航處處長廖志勇早前表示,新制度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全球其中一個保安水平最高的空運貨物樞紐的地位,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另一個里程碑,強調會與業界合作,維持高水平的空運貨物保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