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今年香港出口四大挑戰
受惠於基數低及市場需求回升,去年香港出口大升26.3%。然而,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在全球不斷擴散,各國如臨大敵,不少更收緊防疫措施,成為今年出口業最大隱憂。商會人士直言,若歐美等再次封城,市場需求勢必受到重創,買家很可能取消或延遲訂單,廠家財政壓力因而大增,因此呼籲眾行家,甚至市民今年都要小心行事。當然,若疫情受控,加上環球經濟復甦,預料今年香港出口將有單位數字升幅。\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及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巢國明,異口同聲向大公報坦言,「睇唔通」出口形勢,因為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太大。
「早前疫情回穩時,歐美市場需求復甦得不錯,加上庫存偏低,一時間令港商訂單大增,目前訂單看似不錯,但有太多未知數,若然不幸的遇上封城便隨時被取消訂單,等於將所有壓力轉嫁在廠家身上,今年生意難做。」林宣武形容,出口市況太多變數。
美提速加息 打擊零售消費
巢國明亦認同,若疫情令各國進一步封城,即使產品已上船,買家也可以種種理由而不收貨,或雞蛋裏挑骨頭地,故意指品質有問題而不「找數」,總之盡量「不上身」。「相當多買家已為今年頭幾個月,甚至半年的訂單落訂,表面上看似今年生意不俗,但有了去年突然取消訂單的經驗,疫情又似惡化,今年港商接單要審慎,惟可能有廠家勇字當頭,想趁機做多些生意,或甘願冒風險了。」
此外,疫情亦會拖累生產。巢國明指出,去年疫情在印度及東南亞地區大面積爆發,迫使許多工廠停工,問題在於現時很多港商在東盟設廠,怎樣能在疫情下如期交貨,則成為廠家傷透腦筋的問題。因此,他建議,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意思是在東盟等地擴充產能的同時,不要大規模縮減,甚至關閉內地的廠房。事實上,由於中國防疫工作做得好,所以去年能率先復工復產,成為港商搶佔訂單的優勢。
全球確診飆升 供應鏈恐再斷
另一負面因素,則是美國高通脹來臨。去年12月通脹創近40年新高。商會人士形容,很多美國人正遇上一生未見的通脹水平,市場擔憂聯儲局為防美國高通脹和經濟過熱,或加快加息步伐,將震動金融市場及增加企業成本。「疫情已令不少美國企業搖搖欲墜,加息勢必令負擔更重,而且許多美國人都冇乜錢剩,加息後會更加感到缺錢,肯定打擊消費。」
面對種種不明朗因素,林宣武及巢國明估計,在疫情受控下,今年香港出口有單位數升幅,若然疫情失控,也就無法預測了。
出口增速今年料放緩至8%
香港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大中華區研究)曾詩韻表示,去年全球經濟強勁反彈,若確診數字未有大幅回升,今年應可保持增長勢頭,而且今年香港出口可望溫和增長。然而,變種病毒帶來的影響,以及許多經濟體出現供應鏈中斷的情況,則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而中美關係等也值得繼續關注,該局估計今年香港出口將有8%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