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芯國際(00981)
消息面上,美國再次向中國挑起關稅貿易戰,大國之間在科技領域的博弈大概率還會長期持續,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博弈加劇、技術自主可控成為核心戰略的背景下,中芯國際(00981)作為中國晶圓代工的龍頭企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並在先進工藝與產業鏈協同中展現出強勁的成長潛力。
根據行業數據,中芯2025年第二季度產能利用率達92.5%,28納米(nm)及以上的成熟製程貢獻78%的營收。特別是在車規級晶片領域,良率穩定在92%的高水準,訂單排期延伸至2026年第一季度,此舉得益於全球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下游需求的持續增長,同時也反映國內供應鏈在「去美化」趨勢下對本土產能的依賴加深。
在材料與封裝環節,國產化進程同步提速。南大光電的ArF光刻膠已通過中芯認證,彤程新材在KrF光刻膠市佔率超過30%,推動國產光刻膠整體國產化率年內突破40%。此外,華為麒麟9020芯片採用的3D堆疊技術、ABM公司推出的一站式封裝解決方案等,均在彌補國內高端封裝空白,為中芯國際提供更完整的下游配套支持。
從「被動應對」變「主動突破」
儘管在極紫外光刻機(EUV)等尖端設備方面仍受制約,但中芯在先進製程領域的優勢逐步顯現。隨着華為昇騰系列AI晶片的推出及國內算力需求的爆發,中芯在先進工藝代工方面的潛力有望被進一步啟動。
在國產化浪潮與全球技術博弈的雙重背景下,國內半導體產業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突破」,憑藉產能優勢、政策支持與產業鏈協同,中芯在未來半導體產業格局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其技術進展與資本動向,把握國產半導體崛起中的投資機遇。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