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股海一粟/企業盈利支持 中資股延續慢牛\谷運通

時間:2025-10-08 05:01:51來源:大公报

  港股10月迄今延續過去5個月的升勢,三大指數均錄得輕微升幅,但個股走勢異常分化,「炒落後」特徵較為明顯。經過2月以來的長升浪後,大部分行業已炒了一遍,現時主要中資股的估值均已修復到過去5年均值正一倍標準差左右,進一步估值擴張的空間可能有限,下一步的主要上升動力恐怕要依賴盈利水平的復甦。

  明年盈利料雙位數增

  過去一個月,筆者有機會調研了多家上市公司,涉及的行業包括醫藥、油氣鑽機製造、內地汽車出口銷售等。這些公司的市值都不高,只有幾十億元,處在產業鏈不起眼的位置,但整體而言,他們的基本面較疫情前有很大進步,增長前景更具實質潛力。只需半年至一年,就能夠看到這類公司業績的高增長。

  調研帶來的啟示是,相信大部分中資企業即將迎來新一輪的盈利增長。因此中資股的慢牛,完全是有基本面支持的。

  在8月中期業績披露期過後,MSCI中國指數和恒指今明年的盈利預期,曾有所下調,但目前已有所企穩,A股的盈利預期則基本穩定。根據彭博預測,主要中資股指明年的盈利增速將達到雙位數。從過去兩個月的表現看,資金從擁擠度較高的新消費、創新藥、銀行等板塊,輪動至擁擠度較低、估值偏低、業績超預期的科技板塊(AI產業鏈相關)。現時市場聚焦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結果,以及第四季度內地將有更多政策出台以支持經濟復甦。因此,即使近期有部分資金獲利意願較強,導致市場出現短期回調,相信不影響港股大市中期向好。

  AI生態重構帶來機遇

  短期來看,市場依然關注AI和出海主線板塊。中信証券認為,資源安全、企業出海和科技競爭依然是最重要的結構性行情線索,對應的是資源+出海+新質生產力的行業配置框架。對於科技競爭,中企正從戰略隱忍走向戰略進取,中美科技競爭走向白熱化,未來AI競爭從雲端蔓延至端側,AI Agent(AI代理)在端側設備普及,已經固化的移動互聯應用生態壁壘可能再次重構,帶來不亞於移動互聯應用初始爆發期的巨大商業機會,一旦這個產業趨勢實現,中企在科技領域就正式進入戰略反攻期。若大市出現調整,業績和股價走勢穩健的低估值國央企紅利板塊會受益。另外,基本面受益於降息周期的本地銀行、電訊及公用事業紅利股亦有望追落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