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環球股市趨勢由多種因素驅動,包括企業基本面和投資者行為,其中,美國股市更擺脫第一季的疲弱表現,再創歷史新高。而如何建立投資組合的韌性,正是問題重點了。
股市上漲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散戶投資者的情緒持續高漲。施羅德投資美國中小型股票主管Bob Kaynor表示,現時散戶參與程度極高,散戶在過去15年已被訓練成「逢低買入」,總是有害怕錯過升市(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態,而非專注於捕捉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
散戶入市的趨勢可以不分地區,亞洲股票另類投資聯席主管Robin Parbrook談及流入中國市場的資金時亦有同感。他認為,較偏向散戶的投資者傾向追捧某些主題和驅動因素;有些股票發行者的產品被認為能跟上快速變化的中國消費者品味潮流。若能捉對主題就可大賺一筆。可是當主題是由散戶驅動時,試圖去猜測其走向是危險的。
事實上,Robin Parbrook及亞洲區投資總監(負責日本除外股票)盧偉良均強調尋求高息股的投資者所扮演的角色。盧偉良表示,中國保險公司的資金正流向某些股票,尤其是銀行股,原因是看中其股息回報。
在市場熱衷於主題和高股息率的環境下,優質股或許未能跑出。然而,理論上,憑藉強大的競爭力和穩定的盈利能力,優質股長遠能夠帶來更高的回報,並在市場低迷時展現更強的韌性。
這種韌性對長線投資者而言極具價值。施羅德投資《2025年全球投資者洞察調查》顯示,55%的受訪專業投資者表示,在未來12至18個月將優先考慮投資組合的韌性,只有26%表示回報是其首要考慮。
新興市場吸引力增加
對長線投資者而言,一些新興市場的相對吸引力或會開始增加。環球股票投資組合經理James Gautrey指出,許多西方國家的債務和赤字非常高,而當地政府無法或不願採取任何措施應對。相比之下,許多新興市場 (包括亞洲部分地區),已經歷過財政危機,債務水平已經下降,同時人口結構也利好,使當地企業更具吸引力。
(施羅德投資股票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