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向全球多國加徵關稅,實際上大部分額外關稅將由美國民眾承擔,物價勢大升。
聯儲局下月減息預期升溫,但美國國債價格依然受壓。特朗普政府向全球加關稅適得其反,不但打擊私人消費,還導致通脹加劇,衝擊美債市。近期美國國債發售反應持續差勁,認購倍數為一年來最低,憂心美債危機漸行漸近。
美國向全球多國加徵關稅,稅率介乎10%至50%,預期每月有數百億美元關稅收入,實際上大部分額外關稅將由美國民眾承擔,物價將大升。上月生產物價指數按年升3.1%,為今年來最高,遲早導致消費物價上升,未來數月消費物價指數重現3%以上升幅的機會很大,通脹升溫勢頭頗勁。美債市恐受災難性打擊,投資者對收益率4厘以上的長債無大興趣,30年期國債息昨日在4.93厘高位徘徊。
特朗普關稅政策目的不止是增加稅收,還意圖迫使企業增加在美國投資,包括製造生產轉移美國。蘋果公司表示未來四年在美投資增加1000億美元,至6000億美元,意味蘋果公司部分產品可能在美國本土生產,iPhone手機部件如屏幕供應商康寧,亦會在美設廠。不過,有分析對蘋果公司將產品線遷回美國的做法大潑冷水,估計一部全美國製造iPhone手機生產成本達到3000美元,美國民眾恐怕難以負擔,在國際市場上亦缺乏競爭力。分析估計,蘋果公司增加在美投資只是權宜之策,以規避關稅,實際上採取拖字訣,在美計劃只會嘆慢板,等待特朗普任期完結。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高關稅政策,造成消費物價、生產成本大幅上漲,將會嚇怕投資者,很難吸引新投資。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及蓋特納不認同特朗普政府加稅做法,保爾森形容高關稅政策只是死撐過時產業,不利未來發展,扭曲經濟發展。事實上,美國缺乏技術工人,工資成本高昂,吸引企業回流美國、重振製造業恐怕最終失敗。
通脹隨時失控 美債沽壓增
關稅政策產生的負面衝擊正在浮現,通脹有可能失控上升,已疲弱不堪的美債面臨更大拋售。保爾森、蓋特納等前美國財長都對美債風險感到憂慮,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里奧形容美債正走向一場危機,就像一艘衝向岩石的船。
近期美國財政部拍賣標售420億美元的10年期國債,投標倍數為2.35,為一年來最低。同期標售總值250億美元的30年期美債,投標倍數2.27倍,亦為2023年11月以來最低,反映市場對美債投資意欲下降,特別是長債需求明顯減少,這可能與特朗普政府加關稅,全球對美出口下降、獲取美元資金減少有關,令全球投資美債的需求急降,衝擊美國經濟。
總而言之,美通脹急速升溫,美債市持續流血不止,釀成金融危機的風險正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