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港股在此前的四連跌後迎來反彈,先是連升四日,於周五有所回落。恒生指數全周收漲1.43%或351點,收報24858點;全周成交額約1.13萬億元,交易量有所收縮。
早前,美國公布了令人意外的非農就業數據,7月新增就業僅有7.3萬人,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萬人,甚至還大幅下修此前兩個月的數據,給市場帶來「驚嚇」。截至8月2日的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激增至22.6萬人,略高於預期,再次驗證就業市場的疲弱。有關於新一輪衰退的擔憂點燃了恐慌情緒,市場進入避險模式,資金湧入黃金等避險資產,黃金股亦受到追捧。
另外美聯儲理事提名人選被鎖定為特朗普身邊的親信斯蒂芬.米蘭,顯示特朗普政府正在對美聯儲施加更大的壓力,市場解讀為降息預期獲得增強,美債收益率下行。
美股財報季開啟,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資本開支計劃顯示,各家投入AI的決心不變,且在應用上取得領先位置的部分公司已經展現出核心業務獲益於AI的潛力,受此刺激,產業鏈上游公司獲得市場親睞。備受期待的GPT-5也正式上線,AI浪潮繼續堅定向前。
今年以來表現亮眼的創新藥板塊則走勢分化。一方面,巨額的合作協議點燃了市場的熱情,晶泰科技與DoveTree達成總訂單規模約470億港元的管線合作,其中已收到約4億港元的首付款。另一方面,業績不達預期的個股則遭遇情緒反轉,面臨回調壓力。
筆者認為,短期調整是板塊快速上漲後的自然反應,中國創新藥的長期邏輯仍成立,勢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
港股互聯網巨頭中,騰訊因其獨特的生態位,在財報季前展現出較強的確定性。相比之下,之前開啟外賣大戰的幾家,近期的表現則受到影響,短期利潤或被拖累。此外,市場期待看到AI投入能轉變為長期的競爭力優勢,未來行業表現或將進一步分化。
(作者為拔萃資本集團高級副總裁,證監會持牌人士,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