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積電(TSM.US)
台積電(TSM.US)業績創新高,今年4月單月收入達3495.67億新台幣(約115億美元),按年增加48.1%,按季增長22%,單月收入首度突破百億美元。標誌其技術領先地位與全球半導體需求持續火熱,主要原因包括:(1)先進製程需求激增:5納米及3納米產能持續滿載,蘋果、英偉達、AMD等客戶在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前的緊急備貨,帶動高階晶片訂單暴增;(2)地緣政治驅動:特朗普政府取消拜登時代的AI芯片出口限制後,中東市場訂單迅速釋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加速AI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台積電海外產能利用率提升;(3)技術壟斷優勢:台積電2納米製程研發進展超前,缺陷密度率已與3納米相當。
台積電在美國的擴產計劃正成為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關鍵節點。亞利桑那州三座晶圓廠產能已被蘋果、英偉達、AMD、高通等美系大廠全數預訂,客戶積極鎖定美國本土產能。儘管亞利桑那廠成本高企,但隨着經濟規模擴大與先進製程導入,預期2026年後可逐步轉虧為盈。
製程技術領先優勢持續擴大
台積電在製程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持續擴大。2納米製程採用GAAFET架構,市場需求大,台積電計劃今年底達成月產5萬片,2027年擴產三倍,並於2028年在美國廠導入2納米生產,預料將佔全球2納米產能30%。同時,公司正研發WMCM新型封裝技術,以平面封裝取代中介層,成本降低且散熱效率提升,預計明年應用於蘋果高階機型。
台積電正處於技術、地緣與商業模式的三重轉折點,其4月業績突破性增長驗證了先進製程的不可替代性,而美國廠的「政治產能」與2納米技術的「需求虹吸效應」,更鞏固其在全球半導體生態的核心地位。短期內,地緣政策波動與成本壓力仍是挑戰,但憑藉技術話語權與客戶黏着度,台積電將持續主導AI時代的算力基礎建設,成為重塑全球科技權力格局的關鍵力量。
股價走勢方面,台積電於130美元似乎形成了「雙底」支持,而今年年初225美元正是其歷史高位。若看好台積電日後2納米製程研發能夠普及於各大科技巨頭應用上,可部署190美元買入,在不跌穿150美元的前提下可長線持有。
(作者為富途證券高級策略師,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