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銀香港(02388)
四月股市最後一個交易天,恒指先升後回再推上,22000點大關得而復失、又失而復得。高點為22129點,升121點;低點為21848,跌160點。收市為22119點,升111點或0.51%,成交總額2016億元,較上日多240億元。小結四月市情,確認為下跌月,恒指較三月底的23119點跌千點,是今年連升三個月後回落。
昨市對我而言,可謂有喜有悲,喜者是我喜歡和看好的中銀香港(02388)宣布理想季績後升逾4%。悲者亦是我喜歡的內銀股全線滑坡,理由是季績未符預期,有的下跌3%至4%。對這樣的結局我第一時間反應是「換馬」──減持一些內銀股,加倉中銀香港。因為有數得計,中銀香港近期將派兩次息。一次是今年第一次中期息,每股0.29元,5月14日除淨;接着派去年的末期息,除淨日為6月30日,每股派1.419元。換言之,如果你一直持有該股至6月30日(距今約兩個月),你可以收到股息共1.709元,以1000股計,是花31000多元收1700元息,何其吸引!
內銀股首季業績確實令人失望。作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可以理解,不過似乎受累的程度比同業為大,也與中國首季GDP增長率不相配,所以市場認為內銀股高管有改善經營的空間。雖說銀行可能被要求「讓利」,承擔社會責任,這一點可以接受,但「差距」不應這麼大。我作為內銀股的長期投資者,期望在第二季內會見到盈利回復正常水平,至於有評論說「擔心內銀股可能會減派股息」,我認為在目前的環境下,這個可能性不大。理由是內銀股普遍只用盈利三成左右來派股息,還有約七成盈利保留下來,即使遇到不景年頭,估計原息仍可照派。從這一點看,內銀股作為社保基金、退休人士投資選擇之角色,應不會改變。
保險板塊業績理想跑出
另外,我頭牌感悟到:同是金融類股份,保險類似乎較銀行類優勝。昨日國壽(02628)、友邦(01299)、中人保(01339)等,俱因業績理想而上升。其中,友邦由低位竄上,收58.1元,升6.5%。由此可見,以業績選股,乃正路選擇,而優勝劣敗也屬正常的市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