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宏觀洞察/中國科技具領先優勢 關注先進製造業龍頭\謝企剛

時間:2025-04-28 05:01:47來源:大公报

  近月以關稅為核心的貿易政策發展已引起市場關注,包括中國最近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貨品徵收的反制關稅。貿易角力引發了市場避險情緒,全球股市出現明顯調整。究竟相關措施,會對大中華股票有什麼影響?

  儘管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對等關稅稅率高於市場預期,然而仍相信中國仍有不同的反制行動選項。對中國來說,關稅並非新鮮事。過去幾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份額下降,但同時輸往其他地區的出口則上升,反映已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同時,中國從美國進口化工、農業及林業產品,以及通訊設備等(主要類別)商品,正面臨中國實施的報復性關稅。中國已準備好應對外圍不明朗因素。在3月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強調為應對本地及外圍不確定性因素,中央財政已預留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故此預期未來將有更多財政政策出台,而且正如兩會期間所言,仍有空間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年初至今,中國在科技相關的行業均錄得明顯上升,包括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以至硬件、軟件和自動駕駛。市場對AI與科技加速發展的樂觀情緒加劇,不少企業加快應用AI與推理,都引發有關科技本土化發展。中國持續推進自主科技發展,情況令人鼓舞。

  加快科技自給自足步伐

  消費仍然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自2024年第四季起至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已有效帶動內需增長。而且亦可能推出更全面的政策刺激消費,例如透過支持就業、提高養老金及長者/兒童照護福利等,增加居民收入及財富。

  2024年中國台灣貨物輸往美國佔當地出口總額比例增至約24.1%,幾乎是2017至2020年期間的兩倍。按產品類別劃分,資訊、通訊、視聽產品和電子零件仍然是主要類別。然而,目前半導體業已被排除在對等關稅清單之外,這對中國台灣來說是利好消息。中期而言,仍然看好領先的晶圓代工企業。

  總括而言,繼續看好大中華的先進製造業龍頭,AI和機器人供應鏈的受惠者,以及小眾消費市場的龍頭企業。中國持續加快科技自給自足的步伐,並取得顯著的技術突破,維持領先優勢。

  (作者為宏利投資管理大中華區股票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