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集股淘/有效管理投資理財 從小培養\子 石

時間:2025-04-28 05:01:47來源:大公报

  《財務自由21天改造計劃》作者曾經因為金錢問題幾乎被迫瘋。及後,作者發現,過去以為一切問題都是與金錢有關,其實並不是,而是需要好好管理自己擁有的一切。坊間有許多關於清潔工人、加油站工人等低收入人士,如何因着理財而致富故事。本周談談理財。

  人生(至少)有五種獲取財富的途徑:創業、企業高層、家族承傳、中獎、理財。前四種方式並非人人可得,唯獨理財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習慣致富》作者指出,要累積財富,涉及四個條件,首要條件是,每月收入在扣除必須開支後,仍然有錢剩下來。第二個條件是盡力降低消費,把收入的20%撥出儲蓄;第三是持續投資。至於持續投資什麼?容後再談。

  第四是時間,作者以累積330萬美元(換算約2500萬港元)為目標,設定所需時間為32年。若果讀者已35歲的話,作者建議把收入的30%撥作儲蓄,並工作至65歲;若果讀者已40歲的話,作者建議把收入的40%撥作儲蓄,並工作至70歲。

  《習慣致富》提出理財時間也許讓人感到遙不可及。的確如此。因此,《富爸爸.窮爸爸》作者就提出,現今學校最缺的課程,就是理財課程。如果孩子從小就學懂理財,獲得財富就不會是遙遠的事。

  至於投資什麼,《有錢人和你不一樣的致富紀律》作者建議撥出收入的15%用作長期投資,當中四分一投資穩定成長且支付股息的股票基金;另四分一投資增長型股票基金;另四分一投資積極成長型基金,這類基金主要持有小型股或新興市場大型股票,所以價格波動很大。最後四分一投資國際基金。作者聲稱這個投資組合是經過時間驗證有效的。美中不足的是,他是美國人,建議的股票基金都是美股基金。

  「不傷害靈魂和肉體獲得更多」

  最後,以英國著名布道家約翰.衛斯理的一番說話作為總結。他說:「我以不傷害靈魂和肉體的方式,盡我所能獲得更多;盡我所能節約;盡我所能付出;盡我所能奉獻。」這是對財富追求與運用的觀點,而金錢奉獻(捐獻)是許多理財專家所提倡的做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