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美國的高通脹環境下,網購有着明顯的價格優勢。
筆者此前撰文《男性消費與寵物經濟》對雙11最新銷情進行分析。眼下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與網絡星期一(Cyber Monday)剛剛過去,也為我們觀察美國消費力走勢提供了一個絕佳窗口。數據顯示,今年「網一」消費額同比增長9.6%,實現了12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黑五」的成績單也超出預期,同比增長7.5%達98億美元。根據數據公司Adobe Analytics統計,整個購物周(從感恩節到網絡星期一)的總收入達到38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7.8%。
需指出的是,銷售數據出現了結構性「溫差」。對於線下門店,外媒以《A lot quieter》(安靜太多了)為題形容銷情的慘淡,而電商業績則展示出了強勁的勢頭。深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疫情期間形成的居家辦公習慣促進了美國的網購滲透率。數據顯示,美國每月網上零售額從2019年的600多億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1180億美元,其佔總零售額的比例從14.3%上升至19.3%。另一方面,在美國的高通脹環境下,網購有着明顯的價格優勢。
電商打折反響熱烈
美國居民的消費降級傾向,在拼多多(PDD.US)旗下跨境電商平台Temu身上得到很好印證。今年以來,Temu加大了美國市場的折扣力度,從競爭對手Shein和亞馬遜手中搶走大量的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據彭博Second Measure數據顯示,該平台5月份在美銷售額首次超過Shein,自此領先優勢每個月都在擴大,9月Temu美國銷售額已是Shein的兩倍多。
而在11月28日,拼多多公布了第三季度績報。該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88.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3.9%;錄得淨利潤155.4億元,淨利潤率為22.6%。相比於市場此前「537.7億元營收、129.74億元淨利」預測,公司的超勁業績主要歸功於跨境業務的大幅增長。
據悉,目前多多跨境(Temu中國賣家中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過40萬個,日均貨重高達600噸左右。
線下銷售持續走低
在現金補貼消耗殆盡的背景下,美國居民正在逐步縮減開支。外媒報道,今年「黑五」之前的3個月裏,不少中產家庭青睞的產品銷售出現了兩年以來的最大降幅,其中包括蘋果、Coach和Nordstrom等品牌。
萬事達卡的數據也顯示,在不考慮通脹因素的情況下,今年美國零售銷售額(包括線上及線下)同比增長2.5%,而2022年這一數據為12%。
此外,隨着美聯儲大幅加息,美國商業銀行平均信用卡利率已大幅抬升至21.2%,外界擔心在如此高的利率之下,消費者違約率將會上升。密歇根大學本月22日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11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61.3,比上個月下降2.5個指數點,降幅為4%,這已是第四個月連續下降。由此可見,美國居民的消費韌性正在「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