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越來越長壽,如何為漫長的退休生活作好準備,是大家越來越關心的話題。市場上有不同產品可助投保人「自製退休長糧」,年金就是其中一種。在市場需求帶動下,年金產品多不勝數,不知大家對這些產品是否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
年金是一種長期性的保險產品,旨在幫助客戶將累積儲蓄轉化為持久而穩定的入息流,即所謂「長糧」。年金一般分為「即期年金」和「延期年金」。選擇「即期年金」的保單持有人在繳清保費後,便可隨即開始收取定期年金入息。這類產品較適合準備退休的人士。
「延期年金」則較適合希望以定期儲蓄方式累積資金、以供日後退休生活之用的在職人士。「延期年金」可分為「累積期」和「領取期」兩個階段。保單持有人可在較年輕時繳付保費,讓資金在「累積期」內積存生息,並讓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令金額增長。經過指定年期後,到了年金「領取期」,保單持有人便可在期內定期收取年金入息。
分辨非保證比例 免失預算
一般年金產品的入息可分為「保證」與「非保證」兩部分。顧名思義,非保證入息是浮動的,受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理賠及盈利等因素所影響,未必能夠完全兌現;而保證入息則可確保保單持有人在年金領取期內獲取收入。所以投保年金產品時應小心分辨年金入息內有多少是保證,多少是非保證,以免日後退休收入大失預算。
有保險公司在推出年金產品時,為客戶提供靈活選項,容許保單持有人在繳清保費後的10年內,並在年金入息開始前,彈性地更改入息開始年度^,以配合保單持有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理財計劃。再者,在入息開始年度之後的9個保單年度內,保證每月入息以相等於首期保證每月入息的3%按年遞增,以助對抗通脹,期後保持不變,同時更會提供由終期紅利支取的非保證每月入息。
此外,隨着年齡增長,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率亦愈來愈大。為此,有保險公司在年金產品內特設對嚴重認知障礙的保障,除了受保人,首名保單持有人同樣受保。如在緩接期*後,受保人或首名保單持有人被診斷患有嚴重認知障礙(以較早者為準),將可獲得額外賠償,以應付突如其來的額外開支。
年金產品選擇多,投保前必須先了解產品的結構和特性,還要考慮財務負擔能力,才可為自己打造理想的退休生活。
註:^未必適用於所有的保費繳付期;*緩接期是指於基本計劃的保單簽發日或保單復效生效日(以較後者為準)起計的5年內。
(作者為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