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01211)為中國乃至全球知名的電動汽車龍頭企業,在國家補貼退出、行業增速放緩、同業降價潮侵襲、競爭趨向極度激烈的背景下,持續交出超市場預期表現,反映其超群的實力;在新車型火熱上市,海外加速拓展和成本端優化的推動下,下季前景仍值得期待。
比亞迪龍頭優勢顯著,業績與產銷屢超市場預期。進入2023年,新能源車市復甦進度緩慢,行業零售銷量由今年一月的下跌,提升為三月的低雙位數增長,排除因疫情導致的二月低基數效應帶來的高增長,與2022年行業翻倍的增長態勢差距甚大。而比亞迪在過去的4個月中,除了首月因國家補貼退出和春節效應銷量增幅只有62.4%外,其餘三個月增幅分別為119.4%、97.4%和98.3%,凸顯集團作為行業龍頭的絕對實力。首季業績亦取得超預期表現,實現收入1201.7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79.8%;歸屬股東淨利潤為41.3億元,大增加410.9%。
集團致力於持續探索,延伸產品矩陣至全面覆蓋各價格區間。今年4月百萬級別的高端車仰望U8在發布後兩日,據市場消息訂單超過3萬台,總價值逾329.4億;另一豪華品牌騰勢D9創始版兩日訂單已突破7萬台。高端和豪華車型有望帶動集團盈利水平再上一層樓,同時集團亦未放棄繼續拓展低端市場滲透率,新推出的海鷗品牌價格區間介乎於7.8萬至10萬元,主打年輕化、日常通勤,助力集團向入門級消費者、下沉市場滲透。
此外,海外市場亦在積極布局中,特別是東南亞、歐洲、南美等地,海外市場競爭程度遠不及內地,為中國新能源車企提供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力拓海外市場 增長空間大
此外,動力電池上游核心材料碳酸鋰價格從年初高位每噸51萬元,跌至目前18萬元始企穩,跌幅超過60%。成本優化將逐漸向下游傳導,有望推動集團釋放盈利彈性。另外今年市場整體的復甦趨勢大方向不變,加上各類新車型市場熱度頗高,第二季表現值得期待。參考彭博預測,集團目前股價相對於2023年市盈率約為26.2倍,顯著低於可比同業特斯拉的46.2倍,亦低於自身歷史市盈率均值約1個標準差,可考慮逢低布局,捕捉階段型機遇。
(作者為招商永隆銀行證券分析師、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