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經管之見/技術創新點燃企業發展引擎\李 勤

時間:2025-10-15 05:02:19來源:大公报

  瑞典皇家科學院周一(13日)宣布,將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莫基爾、阿吉翁及豪伊特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對「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理論的闡述。本文將從企業層面探討創新如何帶動增長。

  創新是一家企業成長的引擎,企業得以持續發展,離不開創新。奧地利派經濟學家熊彼德在《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一書強調企業家精神,其核心概念就是創新。以下,筆者將闡析創新的三個重要方面。

  華為創新力強,創造優質產品和服務。近期,華為發布全球首個全系列5G-A(5.5G)產品解決方案,使網絡能力提升十倍。華為表示,5G正當其時,支撐新體驗、新聯接、新業務的發展。華為的創新方向也惠及香港青少年,今年6月27日,香港教育局大灣區創科教育考察團來到華為,了解智慧教育的內容,得知華為有意將青少年開發者創新中心引入香港時,十分欣慰。

  創新需要年輕人參與。數碼港學院及數碼港Web3基地在去年6月舉辦「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CUPP)2024」。該計劃獲本地11所大學支持,甄選出約40名學生。前往美國硅谷著名創業學校雷珀大學參加創業訓練營。活動內容豐富,涵蓋研討會、企業參觀、商業輔導及與硅谷投資者交流等,讓學生親身感受全球創新核心地帶的創業文化能力。

  香港年輕人創新不乏成功例子。來自內地的荊永辰及楊雨涵,在中大迎新營認識,譜出戀曲。畢業後兩口子決定創業,成立豐登田園,經營街市蔬菜批發至餐廳食材配送,再搖身一變成為一站式網上生鮮購物平台,其創新之處是長期追蹤內地網紅的社交媒體賬戶,了解當季流行什麼食材,然後主動尋覓該食材的源頭,確保豐登是香港首個引入該食材的企業。荊永辰勉勵有意創業的校友,要勇於嘗試新鮮事物。豐登不停更新產品,讓生意持續下去,並獲得2020年卓越創新企業大獎。

  傳統產業注入創新元素

  香港企業以創新改造傳統方式而獲致成功的例子並不少。筆者了解到,香港一些傳統行業,正面臨轉型升級之戰,唯有注入創新元素,方可圖強。

  筆者在2019年出任一間飲食集團主席顧問,參與一項有新意念的包裝食品的開發工作,引入德國的先進創新技術於食物保鮮,並得到生產力局支持。筆者從中體會到創新並不簡單,需要多番試驗及探索,尤其是站在前線的員工。

  以創新技術種植蔬菜為目標的綠芝園,最初使用「無土技術」,以解決泥土中含有蟲害、細菌等難以控制的問題。現在則利用「魚菜共生」的方法,以魚類的排洩物轉化成為種植蔬菜的肥料。植物更可以同時淨化水質,形成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可謂一舉兩得。

  研發商品化 開拓新機遇

  創新概念商品化須由上游轉入中流,並不是一樁易事,需要多個環節配合。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上月初開幕,首批進駐16家企業之一的生物醫學科技控股(BioMed),由中大經濟系校友曾志謙夥拍2003年最高破譯SARS基恩圖譜的中大生物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徐國榮等人於2018年創辦。公司成立後業務迅速發展,更打算以河套為基地進軍內地。

  曾志謙認為徐教授的研究成果有商業價值,便請他負責研發。2019年1月,公司入駐香港科學園,同年已經推出首個有創新意念的產品,以益生菌改造腸道微生物生態,後更推出測試包,可提供「度身定做」的治療方案。產品已進入多間連鎖診所及店舖。除了內地,還有意揚帆出海,擴展到東南亞。

  1999年,任教於香港科大生物學系的于常海教授創辦海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沙士爆發,他成功解讀沙士病毒的去氣核酸(DNA)結構,研發出全球敏感度最高的檢查方法。海康的商標,紫色部分代表「紫氣東來」,亦即是吉祥從東方出現的意思。海康以香港為總部,匯聚全球精英,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研發出全球的原創產品。在過去的十多年裏,海康大力開發創新的診斷技術,開創一系列臨床及診斷產品,並取得超過100項全球專利。

  上述企業得以穩定成長,均由於重視創新。我們作出投資決定時,要注意一間企業的商業模型關鍵元素是否包括創新。現時本港企業對研發的投入普遍較低,尤其是中小企。要保證與時俱進,企業應實事求是,持有長遠眼光,不斷根據外界變化而調整其商業模式,持續適量加大創新投入,保持活力。

  (作者為理大工管博士、資深金融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