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淵謀遠略/中企拓展非洲市場前景廣闊\袁 淵

時間:2025-05-20 05:02:00來源:大公报

  圖:埃及政府推出多項政策吸引汽車製造業投資,圖為中國汽車生產商吉利在埃及的車廠。

  隨着中國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非洲逐漸成為重要的投資與貿易目的地。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龐大的人口紅利,以及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2023年中非貿易額突破2600億美元,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500億美元。在製造業、電商、通信和基礎設施等領域,中國企業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和本地化適應能力,非洲市場正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戰略支點。深入研究中國企業出海非洲的現狀與挑戰,對於推動中非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助力中國企業在非洲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添合作動力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與非洲國家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為中非合作注入了強大動力。截至2023年,中國已與52個非洲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務實合作項目。通過政策溝通,雙方在規劃對接、政策協調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為中國企業在非洲開展業務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例如,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等標誌性項目採用中國標準建設,不僅改善了非洲當地的交通狀況,還帶動了沿線經濟帶的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企業出海非洲。融資方面,各大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加大對涉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中非發展基金、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等為企業提供專項融資服務。稅收政策方面,對企業在非洲投資的相關項目給予稅收減免或優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提出支撐全球貿易發展,鼓勵跨境電商平台完善功能,這為中國企業布局非洲電商市場提供了政策保障。

  跨境電商「四小龍」中的SHEIN與Temu已布局非洲市場,並採用了創新的商業模式。SHEIN通過柔性供應鏈體系,能夠快速響應非洲時尚市場的需求變化,實現小批量、多款式的生產與供應。Temu的「全託管」模式則降低了非洲中小商家的電商門檻,平台負責商品的採購、倉儲、物流、銷售等全流程服務,中小商家只需專注於產品生產,極大地促進了非洲本土商家與跨境電商平台的合作。據海關統計,2023年中國對非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同比增長35%,顯示出跨境電商在非洲市場的巨大潛力。

  非洲各國為吸引外資,也紛紛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例如,許多國家設立了出口加工區、經濟特區等,在區內給予企業稅收減免、土地優惠、簡化行政審批流程等政策支持。部分國家還針對特定產業,如製造業、農業、新能源等,制定了專項扶持政策,鼓勵外資企業進入相關領域投資興業。埃及為吸引汽車製造業投資,對在當地設立汽車生產廠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土地優先使用權,吸引了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眾多國際汽車製造商入駐。這些政策為中國企業在非洲開展投資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條件。

  非洲各國經營環境存差異

  非洲各國監管環境日趨嚴格且存在較大差異。數據保護方面,尼日利亞《數據保護法》、南非《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對數據跨境流動提出新要求,中國企業在非洲開展數字經濟相關業務時,需確保數據收集、存儲、使用等環節符合當地法律規定。稅務合規方面,不同國家的稅收政策與徵管方式各不相同,企業需要準確把握當地稅收法規,合理進行稅務籌劃,避免稅務風險。勞動法方面,非洲各國對勞動權益保護、工作時間、僱傭關係等有明確規定,企業需嚴格遵守,避免勞動糾紛。中國企業需建立涵蓋數據保護、稅務合規、勞動法等在內的全面合規體系,加強對非洲各國法律法規的研究,設立專門的合規管理部門或崗位,確保企業經營活動合法合規。

  非洲54國文化多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在產品功能需求、外觀設計、品牌認知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中國企業在進入非洲市場前,需深入開展市場調研,了解當地消費文化特點,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研發與設計。企業在營銷策略制定上,也需充分考慮當地文化因素,採用本地化的營銷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與產品市場佔有率。

  商業文化方面,非洲存在一些與中國不同的特點。例如,「非洲時間」意味着會議遲到屬常態,項目周期往往比預期長。此外,非洲企業決策層級多、口頭承諾多於書面協議也是常見挑戰。中國企業在與非洲企業合作過程中,需要尊重當地商業文化習慣,調整溝通與合作方式,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與信任關係,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此外,非洲知識產權侵權現象普遍,給中國企業帶來了較大風險。某中國咖啡品牌在多個非洲國家遭遇商標搶註,導致企業在當地市場的發展受到阻礙。中國企業應提前在目標國進行知識產權布局,及時申請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對自身知識產權的管理與維護。跨境電商企業在選品過程中,更需謹慎,避免陷入侵權糾紛,確保企業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聘用當地人才 了解市場需求

  中國企業應建立涵蓋法律法規、環保、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的全面合規體系。設立專門的合規管理部門,配備專業的合規管理人員,負責對企業在非洲的經營活動進行日常合規監督與管理。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合規培訓,加強與當地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的合作,及時獲取準確的法律、稅務等信息,為企業合規經營提供專業支持。

  企業應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與應對機制,對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文化風險等進行全面監測與評估,並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收集與分析相關信息,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點。制定風險應對預案,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明確應對措施與責任部門,確保在風險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應對,降低風險損失。加強與中國駐外使領館、商會等機構的溝通與聯繫,及時為企業風險防控提供支持。

  深入開展市場調研,了解非洲當地消費者的需求特點、文化習俗、消費習慣等,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研發與創新,使產品在功能、設計、包裝等方面更符合當地消費者的喜好。例如,針對非洲部分地區電壓不穩的情況,開發寬電壓產品;為適應非洲消費者的膚色特點,優化手機拍照功能。在服務方面,建立本地化的服務團隊,提供及時、高效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設立本地化的客服中心,提供當地語言服務,解決消費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大本地化人才招聘與培養力度,吸引非洲當地優秀人才加入企業。團隊管理方面,尊重當地文化差異,採用本地化的管理方式,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提高團隊凝聚力與執行力。

  在進入非洲市場前,企業應制定詳細的知識產權戰略,提前在目標國進行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申請,確保企業的創新成果與品牌得到法律保護。對於核心技術與產品,及時申請專利,防止技術被侵權。注重商標的國際註冊,避免商標被搶註。加強對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建立知識產權檔案,對知識產權的申請、使用、維護等進行規範化管理。同時,企業可以通過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聯合其他企業共同維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推動當地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的完善與執法力度的加強。在國際層面,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制定,提升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話語權。

  中企為非洲發展作貢獻

  隨着中非合作的不斷深化,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發展前景廣闊。在政策方面,雙方將繼續加強政策溝通與協調,進一步優化貿易投資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在市場需求上,非洲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口紅利的釋放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將為中國企業在製造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等領域帶來更多機遇。

  中國企業應抓住機遇,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加強本地化運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發展也將為非洲當地經濟增長、就業創造、社會發展等做出更大貢獻,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為外資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