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升溫,正面臨政策制定、財政管理及美元地位的三大信任危機。
「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制。」美聯儲本月議息會議宣布保持基準利率維持在4.25至4.5厘,與市場預期一致。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會後聲明中表示,美國經濟仍穩健運行,但強調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然而,當前美國經濟正在陷入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關稅推升通脹預期,壓縮貨幣政策空間。高利率環境下面對財政與經濟雙重壓力,特朗普政府對美聯儲施加減息壓力,試圖挑戰貨幣政策獨立性,反而引發市場擔憂,進一步推升通脹預期,強化政策困境。
一是關稅反噬初現。近期資料顯示關稅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反噬作用已初現端倪:勞動力市場邊際走弱,季度通脹環比抬升,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陷入萎縮。一方面,勞動力市場邊際走弱。ADP資料顯示,美國4月就業人數增長6.2萬人,與市場預期的11.5萬人相去甚遠,為9個月以來最低。ADP就業調查範圍主要集中在私營部門,顯示企業在面對消費者不確定性下擴張放緩。另一方面,實際通脹降溫放緩。美國第一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率初值錄得3.5%,超出預期的3.1%,相比前值2.6%顯著抬升。同時,通脹預期進一步攀升。密西根大學消費者調查顯示,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進一步降至52.2,未來一年美國通脹預期從上一個月的5.0%上升至6.5%,長期通脹預期從上個月的4.1%升至4.4%。通脹預期影響各部門投資消費決策,往往對實際通脹水準形成前瞻性指引。若通脹預期持續高位,美聯儲可能需要繼續延長緊縮政策,以防止攀升的預期進一步向實際通脹傳導。
二是衰退與滯脹擔憂升溫。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實際GDP環比折年率初值錄得倒退0.3%,較2024年第四季度的增長2.4%大幅下滑,主要由於進口增長和政府支出減少。進口激增反映了企業為了規避即將生效的關稅所進行的提前採購活動。雖然私人投資、消費支出及出口仍維持擴張,個人消費支出環比僅增長1.8%,相比2024年第四季度4%的增長率大幅回落。若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壓制美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美國經濟則將陷入廣泛意義上的技術型衰退。
當前,美國經濟正面臨市場對其政策制定、財政管理以及美元地位的三大信任危機。
一是政策不確定性。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政策連貫性的質疑。頻繁變動的貿易政策增加了企業預期管理的難度,削弱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加劇了跨國企業對美國營商環境的擔憂,進而抑制中長期投資活動。
二是財政可持續性面臨壓力。聯邦政府債務規模持續攀升,赤字水平維持高位,引發市場對於財政政策空間和償債能力的廣泛擔憂。在利率中樞維持高位的背景下,未來債務利息支出或大幅上升,推動美國國債風險溢價上行,進而影響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性與融資成本。若然未來特朗普政府試圖進一步推進減稅政策,美國債務問題可能雪上加霜。
三是美元地位的潛在動搖。隨着全球經濟多極化趨勢加深,以及對多元化結算體系的探索不斷推進,美元在全球儲備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面臨挑戰。
料今年減息多達4次
總體而言,美國經濟的負向迴圈正在自我強化,留給美聯儲的觀察視窗和時間正逐漸收窄。當前,美國經濟正陷入一個自我強化的負向迴圈:關稅政策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客觀上亟需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協同放鬆以對沖影響。但關稅構成典型的供給側通脹衝擊,已推升市場通脹預期,使美聯儲難以寬鬆貨幣政策。高利率環境下融資成本和利息支出持續壓縮財政空間。
在財政和經濟雙重壓力下,特朗普政府試圖對美聯儲施加減息壓力,挑戰其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一舉措反而引發市場對美聯儲政策持續性的廣泛擔憂,削弱美聯儲政策預期錨定的功能,進一步推升通脹預期,減少貨幣政策空間,形成「政策受限─預期紊亂─經濟承壓」的惡性循環。儘管現階段關稅政策仍處於持續談判與修改中,政策不確定性已在蠶食市場對美國經濟中長期前景的信心。
當前,政策制定亟需強化前瞻性與主動性,通過持續評估多重衝擊的滯後效應,提前研判政策調整的必要性、節奏與力度。在美國內外部經濟壓力與政策傳導時滯的考量下,我們預計美聯儲最早於6月進一步減息,全年減息3至4次,共計0.75至1厘。
(作者為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