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財經萬象/發展商業養老保險 應對老齡化\星圖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付一夫

時間:2023-02-09 04:24:57來源:大公报

  圖:分析認為,發展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可謂正當其時。\新華社

  日前,一則關於「80、90後想體面養老,要存多少錢」的話題衝上內地媒體社交平台微博的熱搜。誠然,養老一直是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因為衰老是每一個人都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總有一天,你我都將面臨着退休養老的問題。那麼對於當前的年輕人來說,究竟要存夠多少錢,才能在退休之後體面地養老呢?我們不妨做個討論。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由於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退化,退休老人們的勞動能力日益減弱,部分人甚至已不具備繼續工作的能力。如此一來,他們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弱勢群體,能夠依靠的經濟來源自然就是養老金了。

  自2005年建立正常的養老金調整機制以來,中國每年養老金都會上漲一定比例。而近日由官方發布的《關於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中再次明確,「從2022年1月1日起,為2021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1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從而實現了養老金的十八連漲。

  進一步分析,由於《通知》明確了調整人員的範圍為「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因此本次調整主要針對職工養老金。據此可推算得知,去年中國退休職工人均養老金為每月3158元(人民幣,下同),換算成年度數據約為每年3.8萬元──該數據大體可認定為是退休職工的收入水平。

  這樣的收入足夠養老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結合退休老人的日常開銷來綜合判斷。考慮到官方統計中沒有涉及到退休老人的具體消費支出,我們有必要另闢思路。

  單靠養老金難抵生活開銷

  基於現有口徑,職工養老金統計範圍以城鎮為主,不妨從中國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狀況作為切入點。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391萬元,相當於人均每月消費支出2532.6元;另外,參考官方組織的「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及零壹智庫的《中國老年人金融服務發展報告》,中國老年人消費支出要略微高於全國整體水平,故而可假定這一差額比例為5%,即退休職工消費要比城鎮居民整體水平高出5%,約為每月2660元。按照前文提到的「2022年中國退休職工人均養老金為每月3158元」,可以認為中國退休職工憑藉養老金的領取,是可以覆蓋其日常開銷的。

  但須指出的是,現實情況遠不及上述估算結果那般樂觀,理由有二:

  一來,並非所有的退休老人都可以領取到退休職工的養老金額度,這是因為有一大部分退休老人領取的是城鄉居民養老金。人社部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大約有3億人在領取養老金,其中約1.3億人領取的是職工養老金,約1.7億人領取的是城鄉居民養老金──而中國城鄉居民養老金平均只有每月170元左右,即便是在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高的上海,每個月的基礎養老金也只有1200元左右,同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每月3158元相去甚遠。這就足以說明,城鄉居民養老金滿足不了大部分人的養老需求。

  二來,前面的估算僅考慮了退休職工的日常花銷,卻沒有涉及到醫療等其他費用。須知,退休老人由於身體機能退化,生病就醫的情形可謂是再尋常不過,其中不乏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需要定期去門診就醫或是長期服藥。雖然部分退休老人擁有職工醫療保險,但沒有如此待遇的畢竟佔據大多數,醫療花銷勢必難以承受。試想,當前就連普通的年輕人和中年人都「不敢病」,更何況那些每個月只能領取幾百元的老人呢?

  綜上所述,僅靠養老金收入,的確很難讓每一個退休老人都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靈活就業對社保制度帶來挑戰

  既然如此,究竟要存夠多少錢才能體面地養老呢?我們不妨粗略估算一下。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目前中國的人均壽命是77.3歲,按照60歲退休來算,距離77.3歲還有十七年左右退休生活,假設城鎮退休家庭每個月花銷2500元,一年就是3萬元,十七年就要花掉51萬元,再加上20萬元左右的醫療費用,10萬元的通脹費,那麼一對城鎮退休夫妻想要在退休後依靠存款維持較為體面的生活,至少要準備80萬元左右的存款。

  如果是退休後生活在農村,假設老兩口每個月的花銷在1800元,一年就是2.16萬元,十七年就是36.7萬元,同樣加上20萬元左右的醫療費用和10萬元的通脹費,那麼一對退休後在農村生活的夫妻想要依靠存款維持較為體面的生活,至少要準備66萬元左右的存款。

  平心而論,存款無論是80萬元還是66萬元,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是很難達成的數字,畢竟他們年輕時要供房貸車貸,又要撫養小孩和贍養父母,壓力着實很大,想要依靠存款來體面地養老,更是難上加難。

  養老金收入無法滿足日常支出需求,存夠足夠的錢又如此之難,養老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呢?在筆者看來,有必要在商業養老保險方面做做文章。按照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的解讀,「商業養老保險是一種市場化、門檻低、靈活度高的個人商業養老方式,既能為第一支柱(社會養老保險)補缺口,緩解基本養老和財政壓力,也能為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補短板,使更多老百姓能夠不受就業形式和所在單位條件限制,建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計劃。」

  隨着社會老齡化日漸加深,中國勞動者自身對通過養老保險來提升養老保障水平的需求日益增長。而近年來靈活就業、彈性就業等新型就業形式不斷湧現,對現行社保制度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總體而言,中國現行社保制度仍是基於正規就業的框架設計,對於缺乏僱主的靈活就業者缺乏規範管理;同時從繳費水平來看,靈活就業社保繳費全部由個體全額承擔,對中低收入群體的確是筆不小的支出。這就可能出現一種情況:有點經濟實力的不願參保,有意願參保的又無力承擔繳費。如何將更多人納入養老保險體系,已成為當前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一個課題。

  基於上述背景,發展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可謂正當其時,這對於中國現象的養老金體系而言意義重大,可使整個體系更為平衡、更加可持續。因此目前中國第一支柱養老的壓力很大,空間也有限,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都很小,尤其是第三支柱的體量基本可忽略不計。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整個養老保障體系就會更為立體與多元化,架構也會更加平衡,真正形成實質性的「多層次」而非形式上的「多層次」,從而有效抵禦養老金不足帶來的種種風險。

  投資增值財富效果超儲蓄

  此外,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還有助於積累中國養老金資產。有數據顯示,中國養老金體系三個支柱積累的養老資產佔GDP的比重剛剛超過10%,而美國同期三個支柱積累的養老金資產總量佔GDP的比重則是超過150%,差距立現。正因如此,中國養老金資產的積累亟待提升,否則難以適應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障的要求。這就迫切需要發展商業養老保險,以增加養老金資產,緩解養老壓力。

  不可否認,當前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會認為,個人的養老問題應該靠政府來完成。但現實的窘迫就擺在那裏,作為典型的未富先老人口大國,中國面臨的養老挑戰很可能比其他國家要嚴峻得多。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與其眼睜睜地看着,不如換個思路面對現實來尋找解決辦法,或許這才是更為理性的選擇。

  誠然,在當今社會,要想跑贏通脹並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單純依靠儲蓄已再不是最佳選擇。而參考發達國家的經驗,儲蓄養老長期來看的確不如投資養老。因此,我們或許可以通過購買商業保險與養老基金等方式,在實現財富增值的同時,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加籌碼。如此,才能更為從容地應對老年生活可能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在任何時候都不失為明智之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