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金融觀察/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艱難(下)\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 鄧宇

時間:2023-01-30 04:24:58來源:大公报

  圖:高通脹壓力劇增,主要新興經濟體被迫連番加息,如巴西央行自2021年3月以來連續12次加息。

  文接1月28日A11版《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艱難(上)》: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道路曲折。展望2023年,全球經濟復甦前景並不樂觀,高通脹雖有回落但仍可能在較高區間內波動,對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形成一定掣肘。

  三、關注日本與新興市場幣策

  一是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可能偏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2022年歐洲新興經濟體的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27.8%,非洲、拉美和中東地區平均CPI達到14%左右。通脹水平在世界各地普遍大幅上行。由於高通脹壓力劇增,加上美國聯儲局激進加息,主要新興經濟體均被迫實施多輪加息操作,利率水平已經上升至歷史高位。截至2022年底,巴西、墨西哥的基準利率分別上升至13.75厘、10.5厘,2021年6月以來墨西哥央行連續13次加息,2021年3月以來巴西央行連續12次加息,2022年全年阿根廷央行加息高達9次,基準利率高達75厘。頻繁、快速的加息導致新興經濟體的融資成本顯著上升,抑制了投資和信貸需求。雖然市場預計2023年歐美央行將可能調整貨幣政策,放緩加息節奏,甚至可能減息,但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轉向將頗為複雜,既要應對高通脹的壓力,也要防範歐美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衝擊,預計2023年仍然會維持較長時期的高利率,即使減息,幅度可能不會太大。

  二是日本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性將會增加。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日本至今仍然維持低利率政策。但是,因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等導致全球供應鏈緊張,推高了日本通脹水平,改變了日本過去持續通縮的局面。

  自2021年9月開始,日本CPI同比轉負為正,從2021年8月的-0.4%,上升至2022年11月的3.8%,超過了2014年4月3.7%的水平,預計2023年日本CPI有可能升破4%,通脹走高可能對未來日本貨幣政策調整構成一定壓力。2023年4月,以秉持寬鬆貨幣政策立場的現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將卸任,屆時日本央行可能迎來貨幣政策轉向的窗口期。此外,2023年預計日本經濟將維持正增長,日本政府和世界銀行預測2023年日本經濟增速分別為1.5%、1%。此前,日本央行上調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目標,釋放了未來貨幣政策可能轉向的信號。一旦日本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全球低利率時代將結束,全球流動性可能遭遇新一輪的挑戰,全球金融市場的融資環境將進一步趨緊。

  四、結論與展望

  2023年全球貨幣政策是否轉向仍存在不確定性。全球經濟日趨複雜多變,貨幣政策環境發生新的變化,意味着貨幣政策調整空間以及政策實施的節奏也需要與時俱進。無論是美聯儲和市場、公眾對通脹預期走勢的分歧,還是後來的連續多次激進加息操作,已經充分暴露出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相機抉擇的短板,前瞻性指引以及平均目標通脹的設定出現了與現實數據不一致的地方,這些均表明傳統的貨幣政策框架並不能完全適應現實環境。同時,全球貨幣政策的效用正在下降,單純依靠貨幣政策解決通脹問題正變得困難。此外,全球供應鏈體系加快重構,非經濟因素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愈來愈大。

  需要反思的是,如何應對下一場經濟衰退危機或金融危機將是未來貨幣政策調整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2022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基準利率均上升至歷史高位,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利率仍將居高不下。

  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顯示,2022年全球38家央行共加息210次,其中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分別自2022年3月和7月開始加息,累計加息分別達到7次(4.25厘)和4次(2.5厘)。高利率將削弱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投資信心受挫,消費需求受到抑制,全球貿易網絡呈現脆弱性,各類因素相互交織疊加,致使全球貨幣政策轉向正常化可能衍生出新的風險。需要考慮的是,全球貨幣政策框架能否得到修正,國際貨幣政策協調能否達成共識。

  從目前來看,市場仍只能被動承受貨幣政策調整帶來的苦果,很難應對負面溢出風險。即使新興經濟體普遍率先開啟大幅加息進程,仍然無法有效應對因歐美央行貨幣政策急劇調整所帶來的資本外流、貨幣貶值以及潛在債務風險。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絕非易事,其間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事件將超出傳統的貨幣政策思維。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