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金融觀察/全球經濟面臨超預期衰退\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 鄧 宇

時間:2022-12-05 04:24:43來源:大公报

  圖:美國激進加息,貨幣政策持續收緊,經濟「技術性衰退」風險正不斷上升。

  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不大好,分歧在於衰退的程度和範圍。兩年多以來,主要經濟體不僅陷入嚴重的高通脹危機,競爭性加息雖然短期緩解了通脹持續上升的壓力,但緊縮政策的負面效應也在釋放,成為困擾全球經濟的主因。筆者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的復甦將面臨更多險阻,未來兩至三年可能步入「低增長、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的新常態。

  對於明年全球經濟預判,主要有三方面:

  滯脹風險揮之不去

  一是歐美主要經濟體滯脹風險仍可能上升。由於西方各國開啟激進加息進程,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嚴重挫傷經濟增長信心。現階段,美國經濟「技術性衰退」風險正不斷上升,而歐元區和英國陷入衰退的預期更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均下調了歐美主要經濟體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測:IMF預測2023年美國、歐元區、英國經濟增長分別為0.5%、1%、1.2%;OECD預測2023年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增長分別為0.5%、0.3%,英國的經濟增長則停滯。

  總體來看,歐美主要經濟體實現經濟「軟着陸」的難度將愈來愈大。假設現有的政策舉措仍無法緩解高通脹問題,激進加息的貨幣政策將加快傳導至實體經濟,考慮基數效應,筆者預計2023年歐美主要經濟體實質性衰退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

  二是全球化重啟進一步加快的可能性增加。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出現了新的趨勢和變化。一方面,新冠病毒自身的變異衍生了新的傳播路徑,在傳播感染頻率增加、範圍擴大的同時,病毒所導致的病症有減輕的趨勢,無症狀感染者逐漸增多,病毒的新變化給全球防疫和公共醫療帶來新的挑戰;另一方面,全球疫苗接種率穩步增加,以及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防疫措施更加精準,截至2022年9月初,牛津大學Our World in Data統計的全球累計報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超過了67%,為全球化重啟打下了一定基礎。歐美主要經濟體已經全面放鬆防疫政策,出境旅遊、商務旅行等一系列限制措施有序解除。

  但由於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因疫苗接種率較低,防疫的政策基調更加謹慎。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修復情況來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計2024年全球客運量可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目前,超過40%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逐步開放邊境,預計這一趨勢將在2023年有所加快。隨着科學有序的開放政策啟動,有利於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修復,並對全球經濟復甦增長帶來積極效應。

  三是全球央行競爭性加息預期將有所減弱。2022年,全球主要央行所實施的激進加息操作不僅打破了歷史紀錄,而且幾乎是以歷史上最快的時間進行多輪大規模加息。

  歐美主要經濟體已上調利率水平至20年來高位,融資成本大增,不僅告別了過去持續多年的低利率和負利率時代,而且此輪全球競爭性加息的負面效應巨大。從近期歐美央行表態來看,雖然2023年上半年仍可能大幅加息,但預計幅度和力度將有所減弱。歐美主要經濟體加息的空間將變得有限,倘若再次激進加息,將致使經濟嚴重衰退,可能出現經濟「硬着陸」風險。美國方面,通脹降溫的趨勢逐漸形成,放緩加息節奏不失為一種可取的政策選項,而美國聯儲局為防止經濟衰退,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啟動減息周期。

  三大挑戰等待化解

  筆者預期,未來全球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其一,地緣政治危機對經濟的負面衝擊仍將持續。過去兩年多來,全球疫情疊加俄烏衝突、大國博弈等多重因素影響,驅使全球化遭遇重大挫折。自2022年2月以來,俄烏衝突事件已不僅是衝突雙方的地緣政治問題,而且演變為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地緣政治危機。

  一方面,當前衝突雙方完全停戰和談的預期偏弱,致使衝突加速走向長期化;另一方面,衝突背後的兩股力量博弈加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大軍事援烏力度,加劇了衝突局勢。展望未來,儘管各方極力呼籲停戰和談,但是俄烏衝突局勢究竟以何種方式結束,以及何時結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2023年將是決定這一地緣危機走向的關鍵年份,否則全球經濟將不堪重負。

  其二,產業鏈安全及貿易穩定性面臨新的考驗。過去20年,全球經濟的復甦增長主要得益於全球化的深入推進,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依賴國際分工協作獲得了各自的經濟利益,維持了長時期的經濟穩定增長。某種意義上而言,歐美發達經濟體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體系保持競爭優勢,獲得了超額收益,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新興經濟體承擔的巨大成本代價。

  時至今日,建立在不公平、不平等基礎上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已然無法持續。雖然多數經濟體致力於全球化合作,但發達經濟體愈發傾向於有限的合作和擴大化的競爭,導致諸多重大共識仍存在較大分歧,政策協調的難度加大。

  其三,全球主要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調整難度更大。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球主要央行均開啟了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央行資產負債表大規模擴張。

  截至2022年11月中旬,美國聯儲局和歐洲央行的資產規模分別為8.63萬億美元、8.76萬億歐元,增幅分別達50.9%、54.8%。2022年伊始,加息和縮減買債成為主流的政策選項。到了2023年,美國聯儲局和歐洲央行預計將加快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但如何把握縮表的時間進度、速度和規模將是極大考驗,任何的政策失誤都可能釀成大錯。如果歐美經濟嚴重衰退,縮表進程可能暫停或中止。

  復甦基礎並不牢固

  新冠疫情後,這一輪全球經濟的復甦增長是極度脆弱的,復甦基礎並不牢固,筆者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加。主要從三點原因分析:

  一是前期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在退出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對經濟增長造成拖累,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攀升,多數國家的財政盈餘變得更加緊張,預算再平衡難度加大,同時貨幣政策傳導實體經濟存在遲滯,前期激進加息的效應可能在未來持續發酵。

  二是全球化重啟仍面臨較大的困境,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減反增,將阻礙全球經濟復甦進程,預計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調整將加快,不利於全球經濟復甦。

  三是俄烏衝突事件的癥結仍難解,地緣政治局勢不大可能短期內得到緩解,地緣政治危機的衝擊效應將可能蔓延,無疑將加劇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

  總體而言,2023年全球經濟將大概率經歷一波超預期衰退,至於衰退的程度主要取決於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政策預期的穩定性以及政策理念的可靠性。於發達經濟體而言,壓制高通脹仍是首要任務,預計歐美主要經濟體的通脹壓力將逐步減緩,但這個過程可能不會很快,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抉擇將更加困難。於新興經濟體而言,除了被動大幅加息以應對美元緊縮政策外,還將面臨融資成本上升帶來的信貸抑制問題,潛在的債務危機也不得不提防,大部分新興經濟體的復甦脆弱性更加突出,未來應對衰退的工具並不充足。

  過去數年的歷史經驗證明,政策取向不再是單一維度,而是連接全球化時代的多維度。任何政策選項都不能僅考慮自身利益,置全球其他經濟體的利益於不顧,否則「以鄰為壑」的錯誤理念和價值觀將最終引致難以預估的「反噬」。同時,防止經濟衰退也不能僅依靠財政或貨幣政策,而應着眼於產業和貿易改革,盡快妥善解決地緣政治危機,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修復,增強政策調整的穩定性預期,降低不確定性,增加更多的確定性。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