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明若觀火/內地貸息本月有望下調\中信証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 明 明

時間:2022-08-18 04:24:10來源:大公报

  圖:居民對房價、交付信心不足,房企銷售回款下降,房地產貸款增長明顯放緩。

  7月份金融數據整體表現較弱,本周一(8月15日)人民銀行正式降息,刺激信貸穩增長的意圖十分明顯。如果將當前疲弱的信貸視作需要「治療」的問題,那麼超預期降息有望帶來的LPR(貸款基礎利率)下調會是信貸問題的「速效藥」嗎?從歷史經驗來看,LPR下調和政策指導往往對信貸市場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麼,8月份的信貸修復的節奏與效果又將如何演繹?本文將進行分析。

  LPR大概率會降,但關鍵是怎麼降

  一方面,LPR形成機制改革完善後,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對於LPR報價影響較大,考慮到近期銀行攬儲成本壓降,負債端壓力明顯減輕,也將助力銀行為LPR報價加點調降提供空間。從歷史情況來看,MLF下調必然帶動當月LPR報價下調,本月人行MLF操作利率下降10點子至2.75%,因此8月的LPR報價基礎便已經有了10點子的下調空間。

  另一方面,雖然負債成本降低對於長短端資產收益率都應釋放壓降空間,但是筆者認為站在提振信貸的角度來說,需要把機會更多留給中長期貸款利率報價,後續LPR「非對稱調降」會更符合當前政策目標。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及住房按揭貸款均參考5年期LPR報價,而信貸的結構改善需要中長期貸款規模及佔比的提升,因此銀行應當更多向中長期貸款讓利,從而實現「穩增長」的政策意圖。

  LPR下調後,8月信貸或脈衝上行

  首先,經驗證明LPR下調會為信貸帶來快速修復。回顧歷史,企業信貸增速受到LPR影響較為明顯,隨着疫情影響淡去,LPR下調將會對貸款有較好的拉動作用。相較之下,居民貸款看似對LPR變化並不敏感,但觀察同比多增數值的邊際變化,可以發現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中長貸對於5年期LPR調降的反應較為明顯快速。

  其次,監管指導因素在今年表現尤為明顯。今年信貸的增長受監管指導因素的影響較大,當政策部署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時,當月信貸往往會得到明顯的提振。從人行降息的舉措及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的表述來看,目前信貸增長依然是政策非常重視的問題,配合大概率下行的LPR,筆者認為對於8月的信貸增長可以再樂觀一些,新增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元,同比多增3000億元。

  信貸修復的可持續性有待觀察

  今年以來,房地產始終受制於房企資金循環壓力下的信用負反饋,在金融市場的融資能力嚴重受限,居民對房價、交付信心不足,房企銷售回款下降,房地產相關領域的貸款增長也明顯放緩。儘管各地因城施策放鬆地產政策約束的尺度越來越大,但地產銷售的回暖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7月份以來討論較多的「斷貸停供」問題,進一步加劇了購房者對於交付問題的擔憂,購房者觀望情緒加重,入市節奏放緩,再次削弱了新房市場的需求。

  此外。7月以來中國多地再次出現局部散點疫情,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數量有所反彈。雖然從目前來看,疫情整體可控,再次出現類似今年4月上海「全域靜態管理」現象的概率極低,但是反覆的疫情和局部地區的封控管理依然會干擾經濟修復的節奏、影響居民和企業的預期,從而降低實體部門對於信貸的需求。

  降息只是第一步,後續政策還將組合出擊

  面對當前依然較為嚴峻的形勢,筆者認為人行降息只是開端,未來貨幣、財政、地產等領域增量政策也值得期待。

  當前多地購房政策已經進行調整放鬆,為居民實質性減負,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時,有助於購房者預期和置業信心恢復,鼓勵居民加槓桿,拉動房地產銷售企穩。7月28日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穩定房地產市場」的要求,並擺在「房住不炒」之前,提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近期房地產政策調整也釋放了積極響應信號,預計後續可能會在更多方面進行探索,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不引起「大水漫灌」的前提下,結構性工具擁有支持特定群體的性質,例如支農支小再貸款針對涉農與小微企業,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針對性的扶持「有顯著碳減排效益的重點項目」。相較於降準、MLF投放等傳統貨幣政策,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額度較小,不易引發資金面的過度寬鬆,符合當下貨幣政策穩健的基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