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交銀觀察\協定改變中美經貿格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 連 平

時間:2020-01-21 04:24:13來源:大公報

  圖:美國對中國在經貿問題上發難,絕非只有短期利益考量,相反戰略企圖始終會是重要的主線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以下稱「協定」)終於簽署,使兩年來持續動盪不安的中美經貿關係鬆了一口氣。對全球市場來說,協定的簽署有助於淡化悲觀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抬升經營主體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無疑會給逐步放緩的世界經濟帶來一絲暖意。對中國經濟來說,雖然不能說是一掃陰霾,但其短期的積極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把眼光放長一些,協定的簽署意味着貿易摩擦以來的中美經貿關係有了一個階段性結論,初步改變了中美雙方在博弈中的態勢,導致中美經貿關係發展趨勢出現了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中國方面的積極變化。

  未來兩年中國將大幅度增加來自美國的進口是協定的重要內容。能源產品和農產品是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消費所需要的產品,尤其是能源產品,中國每年的進口需求很大,2018年進口原油佔國內消費約69.8%。與發達國家具有六個月左右儲備不同的是,中國石油儲備水平較低,2018年底為不足90天。目前中國石油來源主要是中東和俄羅斯,增加美國石油進口後,使原油來源更加多元化,對於中國能源戰略安全是有益的。在多元化進一步發展的格局下,增加從美國的進口談不上過渡依賴美國,相反能源來源結構卻是更加改善。

  然而,大幅度增加從美國進口更加值得玩味,雙邊貿易的平衡明顯改善後對中國方面有積極意義。近年來美國搞單邊主義,為什麼首先發動的是對針對中國的關稅加徵,而非其他方面的舉措?美國政客為什麼從一開始就信心滿滿地認為美國必勝?美國為什麼在貿易摩擦過程中敢於不斷推動加徵關稅的舉措升級,搞極限施壓?主要原因就是中美貿易存在較大的不平衡。

  美增加對中國市場依賴

  在貿易摩擦開始之前的2017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大致是美國出口到中國產品的三倍多。從這點上看,毫無疑問是中國更加依賴美國的市場,更不用說美國市場上還有中國需要的先進技術;反過來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則相對小得多。一個時期以來,美國市場都是中國出口的第一或第二大市場,而中國市場則是美國出口的第三甚至更小的市場。由於雙方對對方市場的依賴性明顯不對等,美國就滋生了打貿易戰的「勇氣」和「信心」,儘管美國開打之後也感受到了對自身的傷害。

  協定簽署之後,隨着中國較大幅度增加從美國的進口,中美之間長期存在的貿易不平衡狀況將會逐步得到明顯改善。屆時,美國再度發動貿易戰的底氣就不會像2018年時那樣足了。因為美國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有了明顯上升,尤其是能源產品會持續增加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到那個時候,如果美國再發動貿易戰的話,反對者的隊列裏不僅包括消費者、零售商、製造商和農場主,還會增加能源產業的從業者。事實上,近年來隨着美國開放了油氣輸出的禁令後,美國始終在大力地向國際市場兜售能源產品。一旦打開了中國這個需求持續增長的龐大市場後,美國能源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會與日俱增。如果美國再度挑起貿易戰,能源行業必然成為美國的軟肋。

  早在2019年6月,中方已經給出了談判的底線,明確地表達了中方不可能接受的條款。之後,美方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一開始的拒不接受,大幅升級關稅舉措;到願意與中國進行談判,表明美國對中國的談判底線有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

  2019年6月之前美國明確希望簽署一攬子協定,在中國給出了底線後,美方逐步表示原意進行第一階段談判。這種由一攬子協定到第一階段協定,本身就是妥協的一種表現。即繞開了中國的底線或雙方一時談不攏的內容,尋找可以突破的方面展開談判。雖然這還不能認定是美國已經完全接受了中國給出的底線,但至少表明美方已經無可奈何、階段性地接受了現實,這可以認為是美方的妥協。

  在底線不明確的條件下,通常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以為任何貪婪和無理的索求都是有可能實現的。而當對方底線亮明之後,這種索求行為都將不得不在底線面前止步。對於那些美國政府中整天算計和想遏制中國的人來說,底線猶如一道鴻溝,怎麼霸凌都難以逾越。當底線不明確時,極限施壓往往會給對手造成持續增大的壓力;而在底線擺明之後,極限施壓手段作用的空間被大大壓縮甚至基本失效。可見,儘管未來中美之間會持續進行博弈,美方可能在經貿、科技和金融等領域持續對中國發難,但在協定簽署之後發生的貿易談判可能會在更加理性和公平互利的氛圍中進行。

  挫敗遏華勢力戰略企圖

  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十分擔心人民幣匯率在美國重壓之下出現趨勢性大幅度升值,應該說持有這種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一國貨幣匯率無論是大幅度升值或大幅度貶值都會對該國的經濟產生很大的傷害,而美國也確實持有這種動機,歷史上也有過這樣的經驗,這似乎已經是路人皆知的。只是今天面對中國這樣規模巨大又擁有深厚潛力的國家,美國已無當年對付日本那樣的手段和能力而已。協定中雙方達成共識,明確匯率問題上兩國平等對待,互相尊重對方貨幣政策的主權,不將匯率用於競爭性目的並增加透明度。協定的簽署既保障了中國匯率政策的自主權,避免類似「廣場協議」的不利後果;又使匯率評估的多邊性質得到認可,有助於防止美國對中國再度亂貼「匯率操縱國」標籤,進而有利於保持中國外匯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長期基本穩定。

  毋庸置疑,協定的簽署並沒有推動中美經貿關係「脫鈎」,反倒是有利於大力度地促進中美經濟的融合。根據協定,中方將加快從美國進口工業製成品,農產品,能源產品和服務產品。這既符合中國擴大進口的既定方針,又可以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消費的現實需求。協定將使中美之間貿易互補性得到有效的釋放,進一步深化中美之間的經貿往來及其相互依存。協定中所規定的中國金融領域的對美開放內容,實際上大部分已經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既定方針並正在逐步地落實之中。未來美國金融服務主體進入中國市場的腳步也會加快,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市場准入將對美資企業一視同仁。與此同時,協定中美方的承諾也將有助於中資金融企業擴大在美經營。

  可以預見,未來中美兩國之間在金融領域中的相互依存也將進一步發展和深化。這必將帶來兩國之間的經濟融合互動發展,國際經濟交往的平衡性進一步改善,進而有助於增加在經貿問題上的平等互利共識,減少和管控經貿方面的分歧和對抗性,降低未來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的激烈程度,推動中美經貿格局朝着有利於中國的方向持續轉變。由此看來,未來中國經濟應更加開放,增加對美國經濟的黏性,中美經貿關係才可能更加平衡,中國才會長期獲益。

  在中美經貿關係處置問題上,應該站在大局上從長遠考量,而不應只看短期和局部利益,斤斤計較。必須清醒地看到,美國對中國在經貿問題上發難,絕非只有短期利益考量,相反戰略企圖始終會是重要的主線,那就是要不道德地持續遏制中國崛起。而協定的簽署和實施將有利於中國抵禦美國遏華勢力的戰略企圖,營造階段性瓦解其攻勢的基礎和條件,未來再出現2019年激烈度高的貿易摩擦可能性大大降低。

  協定無疑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世界。但美國遏華勢力忘我之心不死,2020年美國不管誰上台當總統,依然會在各個領域繼續對中國發難,對此決不能掉以輕心。在此背景下,再說協定帶來所謂「雙贏」似乎就有些彆扭了。未來我們應運用和擴大協定帶來的「比較利益」,改善我方的局面;保持冷靜、審慎、堅定的姿態,嚴陣以待新的風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