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建言獻策\特朗普能救美製造業嗎?\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時間:2020-01-14 04:24:15來源:大公報

  圖:分析指出,美製造業的份額逐漸讓位於專業服務、房地產業和醫療行業\路透社

  2019年9月17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超過4.9萬名工人舉行大罷工。這是十二年來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組織的最大規模罷工,也是近年美國規模最大的罷工之一。曾經的全球第一大汽車公司,美國製造業的標桿企業如今面臨的種種困局,再次將美國傳統製造業的艱難處境推到聚光燈下。而以硅谷科技公司、半導體公司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近幾十年則一直蒸蒸日上。

  筆者在《二戰後美國製造業的變遷和衰落》一文中,詳細描述了二戰以來美國製造業整體衰落的過程。但分類來看,筆者發現,美國製造業各行業變遷特點鮮明,即衰落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而美國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仍然廣泛存在。那麼,美國製造業分化的原因在哪裏?美國再工業化的前景又將如何?又將面臨哪些束縛?

二戰後美國製造業變遷

  產業結構變化是一個長期過程。梳理二戰後美國十七大主要行業的發展情況,我們不難發現,七十年來伴隨着美國第三產業的崛起,特別是專業和商業服務、醫療、房地產和金融保險對美國經濟貢獻度越來越大,美國製造業整體是呈現衰落態勢的。具體體現在:

  一是1948年至2018年的七十年間,美國製造業佔GDP比重不斷下降。二戰以來,美國製造業增加值比重累計下降近15%,由1948年的美國第一大產業,降為2018年的第四大產業。製造業的份額逐漸讓位於專業服務、房地產業和醫療行業。同期專業和商業服務、醫療、房地產和金融保險份額分別上升了9.3%、5.8%、5.3%、4.9%。

  二是伴隨着製造業的整體衰落,就業人數也呈現相應的下滑趨勢。筆者統計了美國主要行業從業人數的佔比,發現製造業就業佔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過去四十年累計下降超過12%,而醫療、專業和商業服務等依然是佔比增加最大的行業。美國經濟結構「服務化」的趨勢得到驗證。

  三是分門類來看,同四十年前相比,美國絕大多數製造業增加值和就業的佔比都有所下降,通用汽車面臨的困境只是美國傳統製造業衰落的一個縮影。美國汽車行業產值佔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1.9%降至2018年的0.8%,但仍是僅次於計算機和電子產品的第二大耐用品製造行業。

  而汽車製造以外,金屬製品加工、機械製造也是衰退明顯的耐用品製造行業。只有石油相關的深加工製造業,由於南部休斯敦的崛起,份額比四十年前有所增加。

  新舊產業出現明顯分化

  雖然美國製造業整體處於衰落態勢,但如果分類別來看,卻能發現,傳統製造業與高端製造業其實「冰火兩重天」,呈現明顯分化的局面,而這點從美國產業帶格局的變遷便可以看出端倪。

  美國五大湖地區,曾經是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在1870年至1960年的時間裏,都是美國最重要的製造業中心,見證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全部過程。可以說,五大湖地區因製造業而興,因製造業而衰。上世紀60年代以來,製造業的外遷和衰落讓五大湖區淪為鐵銹帶,工廠紛紛關閉,失去就業機會的五大湖地區人口不斷外流,1929年五大湖區佔全美人口的20%,到2018年僅為14%。

  短短三四十年的時間裏,美國五大湖區鐵銹帶的印第安納州、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等州以迅猛的速度淘汰了製造業。美國製造業從業人數在1979年達到頂峰,有近2000萬人從事製造業,從那以後,有700萬個製造業崗位消失了。如今美國工廠的生產量是1980年的2.5倍,但員工人數卻減少了三分之一。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電子和計算機產業就已超過汽車製造業,成為拉動美國GDP增長的主要行業。美國南部陽光帶的城市,成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產業突飛猛進浪潮的最大受益者。1940年,美國前十大城市中,有五大城市都位於五大湖地區,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都是重要的工業中心。而到2010年,除芝加哥外,美國前十大城市中已經看不到五大湖和東北部工業城市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加州和美國南部陽光帶城市。

  加州的三藩市、聖何塞、聖迭戈,得州的休斯敦、達拉斯、聖安東尼奧和奧斯汀,成為美國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硅谷成為世界的科技創新中心,硅谷高新技術產業產學研一體的模式,也被全球奉為圭臬,休斯敦的航空航天產業、奧斯汀的生物醫藥產業成為美國高新技術製造業的代表。南部的陽光帶城市正在美國製造業版圖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前景

  基於美國製造業整體衰落的趨勢與美國保持全球競爭力的需求,「再工業化」近年來被美國政策制定者寄予厚望。而特朗普政府對重振美國製造業的重視,超過了此前多位前任總統,不僅通過增加稅收優惠等方面吸引美國企業海外製造的回流,也對美國當前已處於優勢地位的高端製造業加強了保護主義舉措。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國已經將貿易領域的爭端蔓延至科技領域。從2016年的中興事件開始,到2018年針對華為禁令事件的舉措升級,再到最近的10月8日美國將28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8家人工智能相關公司,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的遏制態度是非常明確的。

  除此以外,美國方面也一直希望將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條款納入中美貿易磋商當中。那麼,美國希望重振傳統製造業,擴大高科技產業的優勢地位的種種舉措是否會得到顯著效果?

  對比來看,中國製造業整體產值已經遠超美國,但高端製造方面仍有明顯差距。2018年,美國製造業產值為2.33萬億美元,佔其GDP的比重僅為11.4%,而中國2018年製造業產值達到了4萬億美元,佔GDP總量的比重為29.4%,中國的製造業產值已經是美國的1.7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