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歐陽先聲/跳出收縮型城市陷阱 財政收支加減法強體/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 歐陽捷

時間:2019-06-10 07:41:11來源:大公報

  圖:收縮型城市體現在人口收縮、經濟收縮、產業收縮、財政收縮、城區收縮五個方面

  收縮型城市已經被頻頻提及。但是,沒有一個城市願意承認自己是收縮型城市。我們如何判斷誰是收縮型城市?收縮型城市的收縮密碼是什麼?收縮型城市還有未來嗎?

  一、收縮型城市該當如何定義?

  收縮型城市並沒有權威定義。根據百度百科解釋,國際上專業的研究機構「收縮城市國際研究網路」將城市收縮定義為:人口規模在1萬以上的人口密集城市區域,面臨人口流失超過2年,並經歷結構性經濟危機的現象。

  按照這個定義,收縮型城市不僅面臨人口流失,還經歷結構性經濟危機。但是,這個定義對於中國來說未必適用。比如,1萬人以上人口的城市僅僅相當於中國的建制鎮甚至有的鄉集鎮,中國城市也並未經歷真正的結構性經濟危機,同時,單一人口流出的定義或許過於狹窄。我們認為,收縮型城市體現在人口收縮、經濟收縮、產業收縮、財政收縮、城區收縮五個方面。收縮型城市可以用五個指標來定義:1,人口淨流出程度、2,經濟增長倒退程度、3,產業收縮及結構失衡程度、4,財政收入減少程度、5,城市建成區縮小程度。

  住建部2010-2017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顯示:全國661個城市,有156個城市的市區人口是下降的,這通常意味着城市市區人口淨流出。在市區人口下降的中小城市中,有超過50%的城市城區暫住人口也是減少的,這意味着城區的活力在下降。人口收縮是否一定意味着城市的經濟與財政同步收縮呢?

  二、人口收縮遲早引發經濟財稅收縮?

  一些城市GDP和財政收入確實出現了與人口同步的收縮趨勢。人走了,貢獻GDP的人少了,GDP與財政收入隨之下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口收縮不一定很快帶來經濟與財政的同步收縮。有些城市人口在減少,其GDP和財政收入並未隨着人口減少而同步下降。恰恰相反,其中一些城市的GDP和財政收入還在上升。

  這是什麼原因?我們很容易理解,人口增長,就會帶來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的增加。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城市爭相開展了「搶人大戰」的背後邏輯——人口先增長,經濟增長與財政收入隨之增長。反之,一旦人口減少,經濟衰退與財政收入也會滯後下降——這是時滯效應。只是人口下降是緩慢的,因而,經濟的衰退也沒有那麼劇烈。

  某市的常住人口在減少,GDP淨增量也在趨勢性下降。雖然,該市近兩年財政收入淨增量走勢並未同步,但隨着經濟下行,中間出現的下行趨勢(綠線)未來還會再來。時滯效應可能讓我們出現麻痹的幻覺。

  三、經濟財稅收縮必然導致城區收縮?

  雖然,從邏輯上來說,人口減少的城市,GDP與財政收入會隨之收縮,建成區面積只能被迫收縮。但事實上,有些城市的人口是減少的,建成區面積也是縮小的,而GDP和財政收入卻都是增加的。同時,也有些城市人口是減少的,GDP和財政收入都是增加的,建成區面積還在擴大。這是因為,中國城市發展的簡單邏輯還在於「攤大餅」,畢竟城市更新涉及拆遷、安置、補償、開發、運營等環節利益複雜糾葛、更為難解,不到不得已之時,人們總是願意走更容易的路。雖然城市總人口在流出,但隨着城鎮化進程,農村人口還會流入城區,因而城區人口還會增長,城市建成區還會擴張,城區基礎設施還是需要增加的。由此可見,城市人口收縮並不必然帶來經濟財稅的同步收縮,也並不必然導致城區很快收縮,因為城區人口還在增長。

  四、城市收縮密碼是否存在迴圈邏輯?

  有人把遼寧省鞍山市比作典型的收縮型城市。我們就以此為模型,探討一下收縮型城市是如何收縮的?的確,鞍山市的人口是收縮的,無論是常住人口還是戶籍人口。當然,其經濟與財政收入的收縮大趨勢也是趨同的。其中,2015年GDP與財政收入斷崖式下跌主要是由於統計數據「擠水分」的緣故。近三年鞍山市的GDP和財政收入似乎又在穩步增長,未來是否能夠支撐其恢復增長趨勢呢?

  還很難說。近三年,鞍山市擠掉統計數據「水分」之後的GDP與二三產業增加值開始恢復性回升。曾經是「共和國鋼都」的鞍山市,近幾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已經不提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也呈現斷崖式下降。鞍山市社會零售總額增長緩慢,增速持續快速下滑,直到去年才由負轉正,但增速只有2.39%。這映射着鞍山市的商業幾乎多年未變、未能升級換擋,留不住嚮往更美好生活場景的年輕人。個稅收入趨勢性減少,意味着有能力納稅的人特別是高收入的中青年走了(個稅收入遞減符合趨勢,但2018年個稅收入大幅增加不明所以)。

  中青年人離去,也帶走了他們的孩子。鞍山市的幼兒與所有層級的學生人數全都在減少,不僅是招生人數,在校生人數也是如此,無一例外。有意思的是幼稚園數量大幅增加了,但幼稚園的在園幼兒數量卻是下降的,可見這只是方便了孩子們能夠就近入園。當然,幼稚園建的多了,財政投入也要增加了。

  除了幼稚園,大中小學校都是在減少的,這就是城市的公共服務收縮。當離開的年輕人和孩子們越來越多時,城市老齡化就加劇了。鞍山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居於全省第五位。《2017年鞍山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市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23.9%;其中65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51.6萬人,佔總人口的15%。老齡化率與全省和全國的22.65%和17.3%相比,分別高出1.25和6.6個百分點。

  當城市裏剩下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找到可以相互理解的年輕人群和共鳴語境越來越難。年輕人的離開達到一個臨界點時,就會加速年輕人大量離開,年輕人和兒童數量可能會出現斷崖式下降,留守兒童也會隨父母離去,所剩下的就幾乎都是老年人了,這有點像日本的村町。

  未來,人們會看得更加清晰,收縮型城市的老齡化會比大城市更甚,伴隨着老齡化,經濟斷崖式下跌遲早會來。但是,該市的公共服務投入依然很高,而且幾乎都是剛性支出。

  鞍山市的人口下降甚多,但是,建成區面積卻並未收縮,反而還在擴大。鞍山市18年的「創城夢」,多年陸續新建、改擴建城市道路上千公里、老舊社區數百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上百萬平方米……,終於成功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因此,基於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是不少的。特別是佔比將近30%的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快速增長(就業支出可能隨人口特別是就業人口減少而下降),更印證了其老齡化程度加速。大量的財政剛性支出,導致該市財政赤字居於高位,且有逐步擴大趨勢。

  儘管財政入不敷出,但城市追求現代文明、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永遠不會變,減少財政投入很難,財政收支平衡的難度很大。雖然,我們沒有看到鞍山市近三年經濟與財政收入回升的原因,但是,我們還是祝福鞍山,畢竟,幼稚園的在園幼兒數量下降有限,如果能夠留住逐漸長大的他們,這也許就是鞍山市未來的希望。

  五、收縮型城市——路在何方?

  雖然,一些城市正在步入收縮型城市的軌道,但事實上,人口流出並不會馬上帶來經濟收縮,如果政策恰當並且有力,也許,經濟還會企穩甚至回升。國家發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明確要求:「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這一思路無疑是正確的。

  收縮型城市未來出路——最簡單的邏輯就是:基於財政收支,做好加減法。不必拘泥於城市總人口的增減,而是保持城區人口增長和勞動力增加,提升城市建成區的經濟效率,進而保持經濟增長與財稅增長,這是加法。加法有三:

  1、增人口。辦法之一是吸引年輕人回流。有的中小城市也出台了針對年輕人的吸引人才政策,這不僅可以提升城市創新力,還可以提升城市消費力。同時還要提升服務業水準,提升城市的商業檔次和繁華程度,為年輕人和孩子們創造美好的生活場景。辦法之二是多生小孩。收縮型城市應該因城施策、因勢利導,允許其先行放開計劃生育限制,讓這些城市延續生命力。

  2、城鎮化。增加城區人口的辦法一是加速城鎮化的農村轉移人口。這可以增加城市第二、第三產業人口,提升勞動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隨着農業人口的流出,行政村和自然村將快速減少,勢必帶來農業機械化和農場式經營,不但可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還有利於提高農產品安全性。這就是需要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業用地經營權改革。同時,集中財力建設好城市建成區,提供更好的福利吸引農村人口就近進城。

  3、都市圈。都市圈相當於進一步擴大城市邊界,增加大城市人口容納量,縮短時空距離,提高經濟效率。

  鞍山市距離瀋陽僅106公里,應當成為瀋陽衛星城。瀋陽需要做大都市圈,以爭取在中國都市圈的競爭排名中不掉隊。

  瀋陽周邊收縮型城市應當抱團取暖,加快融入瀋陽都市圈,至少未來是有更多機會和想像空間的。只要保持城區人口不下降、老齡化率得以延緩,加上科技進步提升生產率,這些城市就有可能保持產業經濟不衰退、財政收入不減少,也有可能運用財力槓桿、改善城市環境、扶持優勢產業、吸引科技人才,更有可能避免掉入收縮型城市的陷阱。

  這就是「強體」。

  另一方面,減支也是必須的。基於縮減財政支出,來達到「瘦身」之目的。減法有三:

  1、縮減行政機構。收縮型城市應加快撤鄉併鎮、撤縣併區、大部門制的步伐,精兵簡政,既可以縮減一般性行政開支特別是人頭費用,又可以放鬆管制、激發活力、促進經濟。

  2、減少養護成本。收縮型城市應當收縮城市邊界,控制城市建成區面積以及基礎設施擴張。

  對於市政設施利用效率不高的區域,要麼增加人口密度,以提高市政設施利用效率;要麼調整規劃並逐漸縮減建設維護量,以降低養護成本。

  3、鼓勵延遲退休。如果老年人自願延遲退休,可以給予提高退休金的鼓勵政策,既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力創造經濟效益,也可以減少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

  結束語:城市收縮密碼的迴圈邏輯就在於:人口的流出往往帶來產業衰退,進而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甚至負增長,也會帶來財政收入的減少和財政赤字難以為繼,進而導致城市建成區萎縮、公共服務水準降低,進一步加速人口逃離,這是城市衰亡的迴圈陷阱。破解城市收縮的密碼唯有聚焦城區、增加人口、提升經濟、獲得財力,實現反哺產業人口、回歸良性迴圈。雖然這很難,或許也是逆勢而行,但這是跳出收縮型城市陷阱的唯一之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