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崛起中的「國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品牌頻現的醜聞。加拿大鵝在2018年開設中國內地第一家旗艦店,北京三里屯零下十度的溫度抵不過消費的火爆,人們在寒風中排起長達100多人的蜿蜒長隊,為的是能搶先購買到「羽絨服裏的愛馬仕」──在加拿大鵝,幾乎看不到售價一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的羽絨服。然而,去年11月,「所有中國內地地區專賣店售賣的貨品均不得退款」的雙標行為將加拿大鵝頂上微博熱搜,引發了中國消費者的強烈質疑。
海外品牌的雙標行為並非個案,自2021年年初,瑞典服裝品牌H&M發布了所謂的「抵制新疆棉花」聲明,隨後人們發現包括耐克、阿迪達斯、GAP、NewBalance等中國消費者熟悉的國外品牌均有此類聲明或行為。「新疆棉」事件讓中國消費者看到了國外品牌的傲慢與無理,也促使其將眼光投向更多的本土品牌。《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品牌關注度約為境外品牌3倍,而2016年境外品牌的關注度是中國品牌的1.2倍。
「買國貨不香麼?」在豆瓣「原創品牌&經典國貨小組」,十幾萬網友正在自發點評和安利好穿好用的國貨商品。「我去過一次萬事利的工廠,就再也不想買那些國際品牌售價數千元的絲巾了。」網友橙橙在小組裏分享道,當時她看到許多工人正在一條條檢測絲巾,就過去看了一下所謂的「次品」,愣是找半天沒找到「次在哪兒」。「說實話,我覺得萬事利的次品都比某些國際大牌在商場售賣的要精緻了,還便宜不少。」
「國潮風既有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注重將傳統文化與時下潮流相融合,讓國風年輕化、潮流化,可以說是為年輕人量身定製的時尚。」正如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言,國潮風的走熱,是年輕人對於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應該有的一種現象。「隨着國外品牌『雙標』事件的頻頻發生,對本土品牌的信任與回歸是必然現象,也映照出了消費端的文化自信。」